第11版:理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 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谢锋

在核心素养培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核心目标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面临从“关注语言知识积累”向“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转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学应依托主题语境开展,通过整合语篇、词汇、语法等教学要素,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运用场景。基于此,本文围绕核心素养导向,深入研究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主题语境与四大核心素养的融合路径,旨在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方案,推动核心素养在英语课堂落地生根。

整合多模态资源

丰富主题语境呈现形式

整合多模态资源作为丰富主题语境展现方式的核心手段,理论依据来源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借助视觉、听觉和动觉等各种感官的刺激,有助于学生建构具象化语境认知和减少语言学习中的抽象性,也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认知特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为核心素养“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在“At the Zoo”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多种模态资源,构建沉浸式的动物园语境。事先采集动物园中老虎、熊猫和大象等常见动物高清照片,并配以动物叫声音频文件,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物头饰,如兔子耳朵、猴子尾巴等实物道具,编辑一段三分钟的动物园参观短视频,里面有动物活动的情景和饲养员喂食物的互动画面。在上课时,首先播放短视频和音频,给学生带来动物园气氛的直观体验,接着展出动物的照片,指导学生使用如“This is a……”和“It has……”这样的句子来描述动物的特性;最后发放头饰道具,供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在动觉体验的基础上巩固语言表达。

设计情境化任务

促进语言知识转化为能力

设计情境化的任务是语言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途径,根据“任务型教学法”,倡导把语言学习纳入特定语境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积极地应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去解决现实问题,从而避免了“死记硬背”的知识累积,也培养了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任务设计需要紧扣主题语境、贴近小学生生活经验、制定清晰的任务目标和操作步骤,以任务为驱动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应用,实现由“学会语言”向“能运用语言”过渡。

在“My Friends”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介绍朋友”的主题语境来设计情境化的任务。先明确任务目标:让学生运用“What's his/her name?”“He/She likes……”“He/She can……”等句型,向同伴完整介绍自己的朋友。任务实施分为三步:第一步,“信息收集”,让学生在课堂上采访三位同学,记录对方的姓名、爱好与特长,填写“朋友信息卡”;第二步,“信息整理”,引导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组织成连贯的介绍语,教师针对语法错误与表达逻辑进行个别指导;第三步,“任务展示”,邀请学生上台,手持信息卡向全班介绍采访到的“朋友”,其他同学可举手提问。

开展小组合作

加强情境互动交流

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是在情境下加强互动与交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合作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主题情境为主线,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设计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分工、讨论和互助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的双向交流,可以打破“教师讲述,学生倾听”的单向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习能力”与“文化意识”。活动设计需要明确小组分工、制定富有挑战性的协作目标、指导学生积极使用语言进行沟通、在互助过程中解决问题、体会语言的交际功能等。

在“Shopping”主题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团队模拟购物”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为4-5人一组,每组分配“顾客”“店员”“记录员”“展示员”4个角色;提供简单“商品”道具,例如文具和水果模型,标有英文名称和价格;明确任务要求:“店员”需要使用“Can I help you?”“How much is it?”等句型接待“顾客”,“顾客”使用“I want……”或“I'll take it.”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对话中的核心交流句型,“展示员”则在活动结束后向全班展示小组的购物情况。活动一开始,小组成员首先讨论各自的角色分工和对话逻辑,然后进行模拟购物演练。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主题语境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是促进英语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通过建构真实、融合的语言学习场景,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语言和使用语言的同时,实现文化意识的渗透、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真正实现“全人育人”的教学目的,使英语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真正意义上的乐园,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伙牌镇中心小学,湖北 襄阳441100)

2025-09-30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80660.html 1 核心素养导向下 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