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

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策略研究

□赵卫民

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前,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会计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应该充分意识到自身所应承担的职责,深刻意识到在会计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这些风险除了影响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之外,也侵害其经济效益。所以,事业单位应该将会计工作特点及其所面临的风险相结合,采用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应对会计风险,进而提升会计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为推动事业单位实现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对此,本文首先阐述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价值意蕴,接着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范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价值意蕴

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依法履职能力。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如果事业单位未能重视对会计风险防范与管理,会影响会计工作效果,甚至出现严重的会计问题,导致事业单位陷入经营管理危机,降低自身作为公共性服务机构的影响力与声誉。事业单位作为财务活动发生的综合性机构,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十分严格。随着事业单位的高速发展,会计风险防范与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也能够构建完善的会计报表系统,从而能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效果与规范性,促使其依法履职能力得到提升。因此,事业单位要树立会计风险防范意识,然后根据会计风险类型制订策略与措施,进而保障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依法履行自身职能。

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各级部门制定策略、实施监管的重要依据,也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与财务状况。良好的会计信息应当具备及时性、完备性、精准性等特质,如果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不完整或滞后,就会给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决策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加强会计风险防范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及会计报表机制,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从根本上有效防范会计风险,促使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完备性、精准性等得到进一步提升,使事业单位作出更为科学的决策与防范方案,从整体上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

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策略

强化会计风险防控意识。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风险防范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任务,其他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因为其与事业单位整体运行状况密切相关,会计风险容易带来一定的业务风险,导致事业单位经济严重受损。因此,会计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强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并确保他们参与其中。具体如下:管理者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高度重视对会计工作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中层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可能出现的会计风险点,明确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会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害,保证不突破风险的底线,投入会计风险的防范工作中,使防范会计风险的意识深入到每位工作人员的内心,使他们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心,防范会计风险的爆发,使其处于最佳风险防范状态。另外,事业单位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出良好的会计工作风险防范氛围,将防范会计风险纳入事业单位文化以及战略发展上。此外,对于财务人员而言,应该克服“铁饭碗”的心理和思维,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的基础上,也要树立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从而保障会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建立健全会计风险预警方案。事业单位为了有效防范会计风险,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方案,具体覆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预警机制的建立取决于明确并落实到位的相关规定和边界,在短时间内察觉到整体财务状况的不良变化。其次,制定预警方案期间需要明确清楚风险预警识别的标准、风险评价等级,同时,在这个阶段,事业单位应该全面考虑会计工作管理模式、规模等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确定警报级别时要全面考虑财务危机会产生的风险及有关影响因子,并根据警报级别的确定结果,针对性地制定警报解决方案,有效降低或避免财务危机会带来的负面结果。此外,要广采并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如交易、系统记录等信息。在分析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事业单位情况、风险预警标准体系,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统计分析等,敏锐察觉所有的不良征兆,从而构建更为完善、合理的会计风险预警反馈机制,使风险预警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到相关部门,并且该机制还应该拥有畅通的沟通渠道,方便预警信息得到及时、有效地反馈。最后,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机制,为有效规避会计风险提供更多的重要参考意见,降低各类会计风险产生的概率,并为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完善惠企资金使用监管。为了提高惠企资金使用效果,事业单位应该构建完善的惠企资金使用监管机制,能够长期跟踪惠企资金使用情况,不仅能保障资金使用的合规合理性,也能精准掌握资金流动情况。具体如下,第一,优化组织架构,事业单位应该组建专门的监管机构,明确监管岗位的职责权限,并由他们专门负责异常情况核查、专项审计以及常规监督管理等工作,由此及时发现惠企资金使用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第二,事业单位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资金使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智化形式动态化监管惠企资金使用情况,以此在提升数据精准性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惠企资金使用监管效率,由此提升会计工作决策的科学性。第三,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透明度,持续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上级单位要定期监管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并且也要积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通过定期公示资金使用情况、召开听证会等形式,切实增强资金使用的公信力和合规性。第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应该聘请第三方审查机构,由他们与内部审核机构联合审核重大资金项目后期使用情况,并且通过独立专项审计、组织专家论证评估等形式,切实提高审核规范性与有效性。

着力加强会计人员专业培训。第一,事业单位要定期邀请行业专家,深入讲解、阐释双分录记账法、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恰当分离、内在衔接的关系,在讲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加入案例学习、会计实务经验,确保工作人员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会计风险防范工作。其次,购买最新会计软件用书,从软件初始系统设置到最复杂的功能报告、制作与数据分析等全过程讲解财务系统的使用,并成立专门的技术组,解答工作人员在运用软件时提出的疑问,辅助他们灵活运用财务系统,更加熟练高效地完成防范工作。另外,事业单位举办专题座谈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探讨,并且要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然后由专家提出相关建议,引导他们依据会计准则准确判断业务实质,逐步提升职业判断水平。最后,事业单位定期召开跨部门讨论会,引导会计人更加清楚地认识其他部门的业务开展,同时请其他部门的业务能手介绍相关业务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站在会计防范角度提出相关建议。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应当做好团队合作拓展培训,增强工作人员之间配合协调能力,以此促进事业单位会计防范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策略的实施对于增强事业单位依法履职能力、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事业单位可以从强化会计风险防控意识、引进现代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会计风险预警方案以及着力加强会计人员专业培训等策略着手。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识别和控制潜在的会计风险,还能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营效率,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西省翼城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山西 临汾 043500)

2025-08-14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7876.html 1 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