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
在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加速融合的背景下,AI深度参与学习已成常态。教育智能体是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正以新技术和新模式重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范式。在项目式学习中,教育智能体能自主理解任务、设定目标、搭建场景、设计活动、执行操作并进行反馈,推动大学英语项目式学习实现以自适应调节为核心的系统化变革。
以智能诊断实现差异目标设定
智能体基于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特点三大核心维度构建学情分析系统,该系统会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学生的先验知识能力、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习策略与动机。通过认知诊断数据,智能体会协助教师构建四维目标体系,即行为性目标、理解性目标、生成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四维目标的设定旨在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配自己能力水平的发展目标。以大学英语产品促销项目为例,行为性目标是能正确说出三种促销方案的英语表达;理解性目标是能对比分析不同邮件主题句的语言策略,并解释其对读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生成性目标是能通过讨论家乡非遗产品的文化特征整合同伴意见,动态优化促销文案的卖点设计;表现性目标是能设计一份家乡非遗产品的国际推广方案,通过个性化故事、文化符号、修辞技巧等激发目标受众的文化共鸣。因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要求各不相同,智能体会依据学生认知结构与主观需求等特征动态适配最佳目标类型和难度。这种基于实证数据的智能诊断系统,有效突破了传统“一刀切”目标设定的局限,实现教育定制化、发展个性化。
以环境引擎实现多维场景创建
智能体依托认知大模型的多模态理解与生成能力,通过环境引擎动态构建沉浸式项目学习场景。该场景包括贴合项目需求的背景贴图、行为自然的虚拟角色、难度分层的对话脚本、语速可调的英语配音和自适应纠错与解析机制。以办理登机项目为例,智能体首先剖析项目目标,接着解构任务要素,继而生成机场航站楼背景图片,该图片含安检通道、值机柜台、航班信息屏、登机口等必备细节。背景场景搭建好之后,智能体还会匹配契合的虚拟角色,如登机口工作人员、行李服务人员、值机员和来往的旅客,并从视频资源库中提取肢体语言模板构建动态的虚拟角色。在语言交互方面,智能体会基于NLP(自然语言处理)构建难度分层的对话脚本与同步语音,虚拟角色的语音与表情、口型动态同步。智能体还能依据停顿监测机制自动识别交流堵点,动态插入问题引导或生成针对性微课,如机场座位挑选的标准表达,最终形成“输入-反馈-迭代”的闭环虚拟环境。这种融合多模态交互与自适应学习策略的场景推动英语学习实现从“纸上谈兵”到“真刀实枪”的跨越。
以需求画像实现个性资源适配
智能体围绕能力提升需求、工具辅助需求、心理支持需求设计问卷调查和测试,接着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估学生三大需求等级,构建差异化需求画像,然后帮助学生找到最近发展区域,动态匹配学习资源、辅助工具和情感化策略。以大学英语产品介绍模块为例,智能体依据多模态数据采集得知大部分学生的项目学习需求是产品介绍主题词汇和关键句型、产品内容设计与呈现技巧。针对主题词汇和关键句型需求,智能体设计能力适配语料,含38个核心短语、14个基本句型,内容涉及产品外观、特色、印象、竞争力、性能和用途六大方面。针对产品内容设计与呈现技巧需求,智能体设计了产品卖点提炼的精准性技巧、PPT设计结构化技巧及演讲技巧等微视频。少部分学生一上台就紧张焦虑,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消除上台紧张怯场心理,智能体设计了VR沉浸式模拟训练系统,通过虚拟观众互动逐步缓解学生的紧张反应。总之,通过这种三维一体的精准干预,智能体实现了从需求诊断到资源匹配的闭环优化,使英语学习需求从“统一供给”转变为“按需定制”。
以认知计算实现动态过程调控
智能体依托认知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学习过程的动态调控:通过对学习全周期数据的系统性处理,智能体实时采集行为数据、监测认知状态指标并记录关键事件表现,构建具有动态响应特性的多维学习分析模型。该模型能够动态识别知识掌握薄弱环节,实时诊断学习效能波动,并持续挖掘个体认知模式特征。基于以上认知计算,系统将动态分析结果转化为可视化诊断报告,为学习过程提供实时调控依据,最终形成“监测-评估-调控-优化”的闭环动态调控机制,构建具备自适应能力的智能学习调控体系。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所有项目教学中,智能体都可以采集学生的以下三大类数据指标:首先,行为数据如学习日志、点击流等;其次,认知状态如知识掌握水平、行为努力等;最后,关键事件表现如求助、反馈、复述、总结等浅层课堂互动和知识分享、整合与创造等深层课堂互动。基于这些数据,智能体建立三重优化机制:其一,依据行为轨迹分析重塑学习态度;其二,依据学习障碍诊断调整认知策略;其三,依据涵盖话题覆盖广度、思维推进深度和话轮转换速度的三维评估优化互动效能。
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正呈现出人机协同的新形态,在“与AI共舞”的教学生态中,人机融合、互促与协同创新将是未来学习的主流范式。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教育智能体开发与应用的大学英语个性化创新学习路径研究》(编号:XJK25BZY0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保险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4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