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莉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宏观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不仅勾勒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理论的逻辑脉络,也在当今时代焕发了充足的精神活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时代价值。具体体现在为我国“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提供理论支撑、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底色,以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争取话语主动三个层面。
“以人民为中心”
——为我国价值理念提供理论支撑
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这里的人,并不能将其单纯地理解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概念边界不断扩大,逐渐演变为一个阶级或者群体的宏观界定。在唯物史观的话语体系下,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得到重点肯定,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纵观世界文明史,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关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思想阐述无疑是构建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理论体系的中坚基石。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为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在新时代的中国,“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中国价值的生动体现,有机融入了党的理论体系和施政策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固有底色。
在经济方面,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矢志不渝追寻的根本性目标。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提供了理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目标及路径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政治方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在理论层面保障了人民群众政治地位的巩固,促进了人民群众意志借助国家机器加以实现;在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指导了我国发展的文化应为大众文化,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上,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总之,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在理论层面切实为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撑,发挥了关键作用。
“撸起袖子加油干”
——为中国式现代化烙上实践底色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体系离不开实践,主体是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的执行者,主体对客体发生作用的中介和纽带就是实践本身。主客体之间的对象性实践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简易构建了理解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本体论维度。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核心要素,在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书写历史新篇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及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干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在新时代的今天,站在崭新的历史方位,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撸起袖子加油干”,摆正态度,大力发挥实干精神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加大创新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创新争先的良好局面。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将创新有机融入当今实践活动的整体环节,将创新作为实践的题中之义。
“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争取话语主动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有着博爱的价值诉求,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践全人类的解放。为达成以上诉求,马克思提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观点,其有关思想和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有着相同的目标和类似的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生成于时代环境和中国实践之中,具有创新性和超越性的鲜明特征。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不仅在理论层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效支撑,还在话语权方面借助人类普世价值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关思想争取了主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当今时代我国向世界发出的伟大号召,更是中国价值的对外输出,是解决世界固有难题的中国声音、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价值诉求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已为世界人民所了解和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作了一定的理论铺垫,为其受众作了相关的心理建设,从而争取了一定的话语主动。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也是对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尤其是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横行,冷战思维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基于实际情况,具有时代特色,既是描绘未来的宏伟蓝图,又是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特征。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