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焱
当前,短视频已成为高校新媒体宣传的主要阵地,也是拉近学校与考生、家长沟通距离的有力载体。近年来,各高校抢抓短视频发展机遇,积极运用多平台联动和创意内容策划,努力让校园特色、专业优势和育人理念以更直观、生动的形式传递给社会公众。特别是在招生季,如何利用精准策划、多端发布与沉浸互动,让考生更好了解校园、认同学校,已成为提升招生吸引力的抓手。本文结合河北高校实际,围绕短视频制作与推广,从内容策划、矩阵传播、互动运营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力求为高校新媒体招生宣传积累有益经验、注入更多新活力。
精准策划 短视频内容展现校风校貌
短视频已成为高校招生宣传的核心手段,精准策划要求每个角色职责明确、步骤清晰。一方面,由招生办公室牵头组建招生短视频内容生产小组,明确新闻中心负责选题与脚本设计、学院宣传人员负责场景采集与协调、学生新媒体社团和达人负责拍摄和剪辑。例如,截至2024年8月31日,河北美术学院经过官方抖音发布318条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2000万次。可据此设定目标:河北其他高校招生部门可分季度设定发布50条以上短视频,实现月均播放量突破300万。另一方面,由招生办定期招募角色明确的视频第一镜头人员。每月评选出3—5名学生或骨干老师担任短视频主持,建立稳定形象展示群体。招生办提供采访提纲,围绕校园安全、专业趋势、学生生活3大核心主题,引导视频内容聚焦实景与故事;学院宣传人员协助安排场景与人物,达成谁出镜,谁负责话题与镜头调度的闭环制作机制。另外,制作完成的视频分为考生版与家长版两条线并行。由招生办利用后台数据分析,筛选过去半年最受关注的议题,然后统一由新闻中心制定脚本格式,两类视频分别由不同主题封面和标题进行投放。例如“探访河北大学寝室:家长更安心”“专业实训现场:考生直击课堂”,确保内容精准传递和分类管理。最后,招生办公室定期复盘。每月召开复盘会议,由招生办、新媒体团队和学院代表参与,根据短视频播放量、分享数、评论量三项指标评估效果。若某类视频点赞率低于1%,则启动脚本调整,由新闻中心修正选题逻辑或邀请学生达人增加互动元素。形成随时复盘优化、随时调整改进的机制闭环。
多端联动 新媒体矩阵提升传播声量
构建包含抖音、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在内的全渠道传播矩阵,是高校提升招生宣传覆盖的关键;需落实到角色与流程,提升执行力与传播声量。一方面,招生办公室牵头组建矩阵运营小组,明确职责分配:新媒体中心统筹矩阵规划和平台对接,各学院宣传员负责素材制作与初筛,官方账号运营团队负责正式发布、互动跟进和投放优化。另一方面,矩阵运营小组推进一次拍摄、多端适配制作机制。拍摄阶段即规划竖屏15秒与60秒版本及横屏剪辑,由新媒体中心分别适配抖音(互动节奏好)、视频号(专业性强)、微信公众号(图文+视频)等平台风格;学院宣传员同步按平台发布,并实时跟进粉丝评论与分享热度。在运营过程中,谁在某端发布,谁负责监测与话题补充,确保内容声音完整且持续发酵。另外,矩阵运营小组每月按平台复盘调整。根据播放量、点赞、评论、分享率等四项主要指标评估各端效果。如互动率低于2%,则发布平台的小组需及时调整封面、标题或发布时间,确保形成谁监测、谁调整、谁优化的闭环机制。例如河北师范大学在2023年底通经过学院级复盘,将视频号互动率提升至3%以上。通过牵头组建、角色分工、统一剪辑、多平台发布、数据复盘五步落地,河北各高校能够有效整合全省教育资源,构建高效传播矩阵,使短视频成为招生宣传的主力军,实现精准覆盖与强声量传播。
互动运营 沉浸体验增强招生认同感
经过互动运营与沉浸体验设计,高校可提升招生宣传的认同度与参与感。其一,招生办公室牵头设立互动体验小组,明确角色分配:新媒体中心负责互动机制设计,学院宣传员筹备互动脚本与嘉宾邀请,学生主播负责直播引导与线上互动执行。如在高考志愿填报旺季,安排专业课老师与往届学长学姐在抖音或视频号同步直播,围绕专业设置、校园生活、就业前景进行实时问答。每场直播由招生办提前宣传、学院宣传员协调嘉宾、新媒体中心做好技术支持、学生主播负责互动执行,实现谁策划、谁邀请、谁执行的闭环。其二,建立短视频评论区互动机制。招生办可配合新媒体中心,邀请每条短视频发布后由学院宣传员和学生代表在评论区定时回复,及时解答疑问;对于高关注问题定期制作评论答疑视频,形成谁回复、谁跟进、谁总结的机制,促进线上交流转为深度传播。其三,推广沉浸式体验内容。由互动体验小组策划拍摄可视化校园导览短视频,使用学生视角拍摄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场景,并插入“选择你喜欢的社团”“投票你最想体验的专业课”互动卡片。新媒体中心按平台技术需求嵌入投票与选项按钮,学生主播引导参与,学院宣传员整理反馈数据,提升用户的参与感与代入感。其四,由招生办组织月度互动复盘会议。评估直播观看人数、评论量、点赞数、投票参与率等指标,归纳互动效果与用户反馈,并制定优化方案。若投票参与率低于5%,则由团队调整互动机制内容或形式,实现谁评估、谁优化、谁实施的持续改进。
(作者单位:长春早期教育职业学院,吉林 长春13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