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娜 袭泓霖
新媒体深入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日常教育与管理,也为团委工作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传统工作模式显然不适应新形势,团委应认识到新媒体带来的变化,积极革新工作模式,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争取有利地位,并在学校思想工作乃至整体的教育管理中发挥团委的应有作用。基于此,本文基于新媒体背景探讨了高职院校的团委建设问题,从发挥党组织作用、建设新媒体平台、落实实践化原则等角度探索了团委建设的新路径,引导团委适应新媒体节奏并体现自身职能优势。
发挥党组织作用,完善组织结构
新媒体下的高职院校团委建设,应以党组织的建设为基础。要正确把握党委建设与团委建设的联系,注重两者联动。团委负责人应参加党建会议,明确院校党组织工作方向并与党委负责人密切沟通交流,把握下一阶段团委建设方向。要定时向上汇报工作并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着力营造“坚决服从”的氛围,做到“以党建促团建”。
以“团建响应党建”为基础,建构高职院校团委组织架构,明确团委工作人员管理模式并形成“校-院-系”三级联动模式,上级团委负责下级团委思想工作,下级团委负责传达上级团委精神,确保基层团委理解、消化、吸收上级团委的方针政策。要构建学生代表制度,原则上每学期进行一次“团委建设务虚会议”,鼓励学生结合新媒体背景表达个人对团委的期待,助力团委规划建设远景。同时开展“团委工作总结会”,收集学生对本学期团委工作的意见,明确工作不足并加以改进。
基于新媒体背景,要完善团委组织结构。由宣传部门负责新闻稿件推送、海报制作以及新媒体设备管理工作;策划部门负责宣传任务的上传下达;组织部门负责发展新团员,定期开展评比,遴选优秀团员并在新媒体平台中广泛宣传;实践部门则与院校社团或者志愿者协会协同配合,提供实践服务支持。不同部门职责并不冲突,权责分配明确,以清晰合理的架构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工作要求。
建设新媒体平台,增强工作引力
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大有学问,并非只有图文内容的创作与发布,平台的定位、运营与推广都至关重要。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团委应首先明确定位,将“展示校园文化与校园形象的窗口”作为公众号定位,促进媒体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在公众号中及时革新学生活动、校园生活、实践活动等内容,增强本校活动的影响力。
关于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要紧跟团中央、团省委、团市委等上级组织的总体定向播放新闻,确保思想高度一致;利用五四青年节、“九一八”、国家公祭日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爱国主题活动。要及时报道团委活动,鼓励学生在平台中发表意见或者参与投票,增强活动影响力并促进文化延伸,要报道学生日常生活点点滴滴,增强亲和感以及学生对团委工作的认可度。
关于宣传与推广,可结合常规宣传与特别宣传模式,提升关注度与活跃度。常规宣传也就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以及团委官网平台多管齐下宣传,其中官网平台要提供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就能进入微信公众号,让关注者随时随地都能获取团委最新工作安排。关于特别宣传,则是融合校园活动与新媒体,并附加线上活动,增加平台内容关注度与转发量。例如,针对新生军训发起“我最喜欢的教官”投票,或者针对迎新晚会发起“我印象最深刻的节目”投票,通过公众号让更多新生关注团委工作。
秉承实践化原则,促进内外衔接
新媒体背景下的团委工作要注重实践效应,以“密切联系志愿者协会”为依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并优化服务流程,实现流程常态化、规范化;同时建立积分机制,将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长与积分挂钩,学期内排名靠前的学生可获得奖励、学分或者优秀团员的评选优先权。立足于思想政治通识课与实践活动,联系校内与校外课堂,促进团委建设与课程授课的一致与融合。
团委也应主动开展志愿者活动,例如前往高铁站、地铁站维护客流秩序、到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等。同时印制团委活动手册,学生参加一项活动后,可在手册上打卡签章;积累一定数量后,则可换取学分或者评奖评优资格,激发学生的参与动力并增强团委活动组织能力。
另外,要重视对外交往,基于校企合作原则,在调研本校专业现状以及学生需求的前提下,与企业、社会机构密切合作并建设实践活动基地,拓展本校实践活动空间并让学生获得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机会。以企业导向的实践活动为例,团委扩大企业“朋友圈”,学生可自选企业并参与活动,体验企业一线生产氛围,积累工作经验并掌握知识与技能,增强个人就业竞争力。学生也可参与公益类社会实践活动,发展个人综合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团委作为高职院校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认识到新媒体带来的新机遇并响应新要求,积极探索建设之路,打造更适应新媒体特征的团委工作模式,在积极响应党组织要求的基础上,注重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增强自身工作引力并注重实践,做到校内外的有效衔接,拓展团委工作覆盖面与影响力,助力学生成长并体现团委工作的价值和作用。
(作者单位: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邯郸05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