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

课程思政引领下地方应用型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

——以《国际经济法》课程为例

□杜倩 郝家宝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地方应用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国际经济法》作为法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改革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与《国际经济法》教学的内在契合

价值导向的共鸣。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国际经济法》作为一门研究国际经济法律关系的学科,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国家主权、国际公平与正义、国际合作与竞争等。通过深入挖掘此类元素,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国际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教学内容的互补。《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内容广泛涉及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税法、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等多个领域,上述内容与全球经济形势、国际政治格局紧密相连。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而且能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如WTO争端解决案例、国际贸易案例等,让学生深刻理解法律规则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逻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化人才培养融入《国际经济法》教学的价值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跨国企业、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经济活动对熟悉国际经济法律规则的人才需求激增。地方应用型院校通过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国际经济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适应日益复杂和要求更高的工作环境,有效应对国际经济法律事务的挑战。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促进地方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地方应用型院校通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法律人才,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国际化人才可以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地方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提升地方经济的国际化水平。

国际化人才培养融入《国际经济法》

教学的实施路径

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明确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即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确定能够满足地方发展需求和方向,培养既精通国际经济法专业知识,又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应构建涵盖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国际经济法律实务、国际争端解决机制、跨文化交流与伦理等多维度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全面的国际素养提升。

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国际经济法涵盖内容较多,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金融、国际税收、国际经济争端解决等,对学生已有学科基础和知识面要求较高。为此,可以尝试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开展专题式教学。以专题为单元开展教学设计,理论教学以“思维导图+重点知识讲授+翻转课堂+热点延伸”为主要方式展开,也可借助在线课程、慕课(MOOC)等数字化资源,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模拟国际仲裁、在线国际合作项目、跨国企业实习等方式展开,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实践应用掌握程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系统性地开展教师的国际化培训计划,积极鼓励并支持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深入进行涉外项目调研,不断提升教师的国际视野、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通过引进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教师,引入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为教学团队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经验,为国际化教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推进国际合作,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加强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学生互换、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海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同时,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专家到校讲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让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接触到国际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拓宽其国际视野。

紧密融合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法律人才。在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巧妙地将思政元素与国际经济法的专业知识体系相融合。通过将民族自信心、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使命感等核心价值观念与国际经济法的专业知识体系紧密融合,构建一种知识与价值并重的教育模式。同时,教学内容的设计还需充分考虑中国在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实践探索,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际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等,通过实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责任感,使其在国际经济法的学习中更加自觉地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此外,在教学中还应强调法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剖析律师的诚信义务、保密责任等职业操守,使学生深刻理解法律从业者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培养出既精通国际经济法专业知识,又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法律人才。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 河北 石家庄050035)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

2025-01-09 ——以《国际经济法》课程为例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5385.html 1 课程思政引领下地方应用型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