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

“3+2”专本贯通学生劳动教育与创新 创业教育融合存在问题分析研究

□毕祥 曹晖 陈亚运 王立中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理念上相互协调,共同倡导勤奋努力和不畏艰难精神,以创新引领为价值取向;教育目标一致,都旨在锤炼学生实践品格、提升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内容关联,本质都是实践教育,需打造精神教育和实践操作能力两个维度内容,都要培育学生劳动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教育方法共通,均重视社会化育人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培育学生。对“3+2”专本融通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注入新活力。

“3+2”专本融通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且动力强,实践能力有基础,但是专科阶段所学部分专业知识相对本科不够深入全面,进入本科后需适应教学模式和知识深度。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成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3+2”专本融通学生而言,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专本融通学生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可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课程设置上,整合内容将劳动实践案例与双创理论结合并开设特色课程,同时优化结构增加实践比重、建立递进关系;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培养复合型教师并组建多元化教学团队,邀请企业专家和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合作机制;评价体系上,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纳入劳动实践表现等,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并引入第三方评价及学生自评互评,促进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

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面临诸多问题。教育观念转变不彻底,部分教师、学生及家长对其重视不足,未认识到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课程体系不完善,内容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且过于理论化,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提升;实践平台缺乏,难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双重能力师资队伍且培训机制不完善,影响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不健全,缺乏全面科学的标准与方法,难以衡量实际效果,无法支撑后续改进优化。综上,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推动两种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加强教育观念转变,加大对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宣传力度,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以提高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认识水平,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构建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加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内容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拓展实践平台,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多元化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项目,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能力,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和提升机会;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建立完善评估体系对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科学评估标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3+2”专本融通学生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教育观念转变、完善课程体系、拓展实践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等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3+2”专本贯通学生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一个持续探索和实践的研究过程。我们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一融合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许春蕾,阎瑞华,张盼文,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劳动教育策略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3,(20):187-189.

[2] 李贤滨,郑创兴.“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7(12):52-56.

[3] 李兵,楼竞.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视阈下协同育人的逻辑生成和路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4,(09):6-9..

[本文系基金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劳动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与路径研究以高职‘3+2’贯通模式学生为例(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No.2023SJYB2333)”)]

(作者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药与化工新材料学院,江苏225300)

2024-11-21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2306.html 1 “3+2”专本贯通学生劳动教育与创新 创业教育融合存在问题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