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医学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儿科护理学作为重要的专业领域,其教育模式和内容也在不断革新。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如何将其有效融入儿科护理学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将探讨儿科护理学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现状、挑战以及创新的探索,旨在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医学院校,尤其是儿科护理学专业,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关怀能力。因此,在儿科护理学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成为医德医风兼备的优秀护理人才。
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常常面对儿童及其家庭,在与患者沟通时,需要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同理心。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展现护理的温暖和人性化。
培养社会责任感:作为医务工作者,儿科护理人员承载着重大的社会责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身的使命,增强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护理人才。
提升人文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对于儿科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并能够理解患者的情感需求,从而提供更为周到和全面的护理服务。
当前儿科护理学教育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课程体系缺乏整合: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与护理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往往比较松散,缺乏系统性的整合。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未能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难以将两者有效结合。
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不足:许多护理教育工作者在专业知识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缺乏相关的培训与指导,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不佳。
评估机制不完善:现有的评估机制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与技能考核上,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综合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估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缺乏动力,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创新与探索的路径
优化课程设置:在护理学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将伦理学、心理学等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设计相关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增强道德判断能力。
加强师资培训:针对护理教师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使其能够在授课过程中自如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同时,鼓励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学习。
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在学生评价中,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外,增加对思想政治素养的评价,采用多种形式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同学互评、实习表现评价等,从多维度激励学生重视思政教育。
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志愿服务、社区护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护理环境中感受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同时,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开展讲座,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
实际案例与经验分享
案例研究法的运用:通过引入案例研究法,将儿科护理中涉及的伦理问题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讨论、反思。例如,在讨论某些儿科患者的护理决策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伦理原则和社会责任,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如何处理复杂的护理问题。
校企合作:医学院校与医院、福利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实习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意义。这种校企合作不仅提供了实践机会,也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和参与护理工作,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跨学科合作:将思想政治教师与护理专业教师进行联合授课,让这两门学科的教师共同设计课程。在课堂中,思想政治教师通过引导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护理工作背后的社会价值和责任,而护理教师则提供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对两者的理解和融合。
未来展望
在未来的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儿科护理学的融合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创新。医学院校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注重人文关怀与专业教育的平衡,培养出既懂护理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践,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将在儿科护理学的教育体系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助力未来我国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儿科护理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的重要途径。尽管当前还存在一些挑战,但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加强师资培训、建立评估机制和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推动两者的深度融合。医学院校应当不断探索与创新,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儿科护理人才而努力。
[本文系2024 年度廊坊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医学院校儿科护理学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探索”(课题编号LFSZKT—20240041]
(作者单位:河北东方学院,河北 廊坊0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