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涵涛 于金山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社会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职业教育作为培养这一类人才的重要领域,其重要性与紧迫性愈发显著。黄炎培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其在职业教育课程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从“三教”改革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贯彻实施黄炎培职教课程观。通过分析职业教育在技术革新和经济转型中的角色,结合具体案例,旨在阐明如何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等方式,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希望通过对黄炎培职教课程观的研究与应用,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助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黄炎培;职教课程观;“三教”改革;实施路径
黄炎培先生提出的职教课程观,其核心在于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即“手脑并用”。他认为,“职业教育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需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黄炎培还强调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和人文性,认为职业教育应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同时注重学生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黄炎培职教课程观的核心要素及实施意义
一、核心要素解析
第一,实践导向。黄炎培职教课程观最鲜明的特色便是实践性。他强调职业教育必须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技能,积累经验,从而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无缝对接。第二,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另一重要支柱。他主张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互聘教师等方式,促进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全面发展。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不应仅局限于技能传授,而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强调,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黄炎培职教课程观实施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基于黄炎培职教课程观的“三教”改革,有助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全面发展等措施,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就业环境,基于黄炎培职教课程观的“三教”改革能够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紧密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革新动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可以确保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保持高度一致,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第三,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黄炎培职教课程观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对于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举措,可以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黄炎培职教课程观的
“三教”改革实施路径
一、基于黄炎培职教课程观积极开展教法改革
黄炎培先生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作为职业教育最基本的教学原则。教法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这三方面变革。当前高职院校主要有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线下教学、线上教学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基于黄炎培职教课程观改革教法,应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积极开展虚拟仿真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而实践教学积极应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产教融合等沉浸式体验教学。高职院校所实施的工学结合与黄炎培职教课程观所提倡的“做学合一”“手脑并用”的教学理念相一致。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来说,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仿真教学以及专题教学法等方式,可以有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将黄炎培职教课程观与“三教改革”有机结合,进而持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向社会输送高素养人才。
二、基于黄炎培职教课程观积极开展教材改革
黄炎培先生在早期提出职业教育应该“科学化”。所谓科学化,指“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在教材建设中,黄炎培提出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需要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并且要做到与时俱进。随着5G时代的来临,高职院校教学环境已发生明显变化,已经从传统课堂,逐渐转移到虚拟仿真课堂、慕课、SPOC课堂,而且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也出现严重的同质化问题,教材内容也无法得到及时更新,造成整体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与企业、行业真实的生产情况相脱节。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数字化教材开发与应用显得尤为匮乏。所以,在高职院校教材改革中,职业院校及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并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在教材建设与开发中,把重点放在校企双元、校企多元、产业升级、领域开发和知识更新上,积极与生源入口、出口、用人单位企业构建合作关系,以便深入了解受教育者特点、用人单位的需求、行业发展趋势,避免教材内容与实际相脱节。
三、基于黄炎培职教课程观积极开展师资队伍改革
第一,科学引入外部师资力量。高职院校适当提高教师准入门槛,极大地缩短教师上岗后的训练周期和费用。根据黄炎培职教观中“社会性”原则,高职院校可以从行业专家、工匠、大师等中选拔出一批兼职教师,并从中选拔出优秀人才担任兼职师资队伍的负责人、领头人,利用其在行业的经验和影响力,提升兼职师资队伍的教学服务水平。同时,强化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协作效果,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以此针对性向企业输送人才。第二,积极开展师资培训。高职院校可以按照教师类别、学历和职业经历,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建立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根据教学工作对教师教学能力差异化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有目的进行分模块、分阶段、个性化的人才培育:教育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工作室创新等训练。向专业领头人进行包括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开发、团队组织和引导、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教研科研方法等方面的培训。第三,完善教师培养保障机制。为了确保师资培养的质量与效果,高职院校除了要强化师资培养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之外,还需宣传师资培训的意义以及价值,充分调动教师们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外,高职院校要明确师资选拔、培训和评价机制,完善师资培训的保证体系,提升及其他配套措施。
总结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基于黄炎培职教课程观开展“三教”改革,将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此,高职院校应该基于黄炎培职教课程观积极开展教法改革、教材改革、师资队伍改革,进而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创设良好环境,以此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石伟平,郝天聪.职业教育如何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当代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35(01):59-67.
[2]马树超,郭文富.走中国特色“三教”统筹协同发展之路[J].中国高教研究,2023(01):8-13.
[课题信息:文章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立项的“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一般课题的成果,编号:ZJS2022YB180,课题名称:基于黄炎培职教课程观的“三教”改革实施路径研究。]
(作者单位: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海南 三亚5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