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茹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逐渐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而想要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想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则必须秉持新发展理念。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若缺乏正确的、先进的发展理念指导,则无法孕育出新质生产力。对此,本文就新发展理念视角下,从多个维度就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简要分析,希望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多维探析
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党和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认知,是我国社会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科学理念,也是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和红绿灯。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将其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需要全面统筹、统一规划、科学设计。具体来讲,在新发展理念下,新质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做好以下几点: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水平以及国家繁荣富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屹立于时代潮头,实现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的创新能力。对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全面统筹资源,深耕科技创新领域,加强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要坚持战略导向和自由探索,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从而确保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此外,还应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大资源的投入,引领科技攻关,突破核心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难题,确保在重点领域实现技术的突破和发展。
以优质新型人才为支撑
新质生产力中的“新”其中也是指优质新型人才,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熟练运用高端先进设备,具有强大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想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则应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教育领域的投入,培养更多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的新型人才,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的“组合拳”。同时也要根据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确保校企协同发力,构建多主体育人机制,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此外,也应该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打破传统思想,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中充当“主角”,磨炼他们的心性和品质,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培养他们成为“大国工匠”“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以产业为载体
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实现科技和人才转化为生产力的落脚点。因此,想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则必须统筹资源,加大资源投入,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以此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应充分发挥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统筹和引领作用,不断健全法律体系,优化配套市场环境,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同时也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以此推动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微观动力。其次,应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要时刻秉持低碳环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大力运用和推广绿色技术,完善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全面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持续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助力
为了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应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全球性的开放新生态,进一步拓宽中国产业的国际发展空间,实现全球领域的合作共赢。政府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全面统筹、科学规划,针对前沿科技领域不断加大各种资源的投入,确保中国能够在新兴产业以及未来重要领域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始终屹立于时代潮头。要主动搭建国际跨区域合作交流平台,吸引国际知名科创团队和优质人才的加入,汲取前沿科技发展经验,从而不断提升中国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进而为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设良好环境。同时,中国也要秉持高质量开放的心态,构建互补机制,积极与其他国家、区域分享先进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推动全球科技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期,应秉持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此,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应秉持新发展理念,从多个角度出发,根据实际情况,以国家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打造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舒萱.新发展理念视角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多维探析[J].当代县域经济,2024,(08):64-67.
[2]刘富胜,宫子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4,38(07):38-47.
(作者单位:青岛城市学院,山东 青岛266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