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4版:长城论坛

深刻领会“六个必须坚持”的根本要求

□贾玉娥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作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相互联系、内在统一,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

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无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作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相互联系、内在统一,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为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重要遵循。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民群众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既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更是党的一切理论的实践者、评判者。党的理论只有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才能真正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推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为现实,是为人民代言、为人民造福的科学理论。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自立者强,自信者胜。自信自立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担当使命任务应有的精神风貌。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纵观百年党史,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几度绝处逢生、几度柳暗花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征程上,面对相互交织的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日趋激烈的大国博弈,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以自信自立推动理论创新,既要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历史主动,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坚持、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更要坚持中国的事中国自己做主,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排除各种外部干扰,从容应对各类重大考验,始终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其中,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守正的路径和发展,只有坚持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只有坚持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时代的“变”与“不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10年,面对腐败多发、生态环境破坏、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等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引,果敢抉择、有力应对,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今天,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依然很多,且复杂程度、解决艰度明显加剧,给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新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切实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着力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切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系统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唯物史观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站在整体和全局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征程上,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胸怀天下既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怀境界。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自身解放发展与全人类解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为世界进步作出应有贡献。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站在人类前途命运高度,明确提出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任务,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共建“一带一路”到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从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不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献计献策,而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拓展世界眼光,既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以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又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2022-11-19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16824.html 1 深刻领会“六个必须坚持”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