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城 佟明熹
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既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层面,也是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并充分发挥其对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关键在于政府如何运用政策工具来提升科技支撑的强度、力度、准度和精度,而其根本则在于政策供给与政策需求间的有效匹配,需要科学合理地发挥公共政策独特的催化作用,通过有效的政策供给促进两者深度互动
县域特色产业是激活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当前,河北省在数字经济产业、生物产业、应急产业、冰雪产业等领域超前布局,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及特色产业集群,并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县域科技支撑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例如《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要把创新作为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河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强调,要推动县域创新再上新台阶,推进县域特色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但对标先进省份,我省的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发挥还存在较大差距,也具有广阔的空间。为此,要通过对政策需求及实际情况的整体把握,明确科技支撑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着力点,识别出阻碍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和薄弱点所在,从而找准推进科技创新驱动的具体路径,为实现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瞄准县域产业需求,建好用好政产学研融合机制平台。一是建设升级一批面向县域产业技术创新的服务平台,加快升级有利于支撑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完整科技创新体系,鼓励探索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政产学研融合互动新机制,为特色产业企业解决急、难科技问题,做到对接便利、指导及时、服务有力。二是推进科技特派团制度末端落地,把科技支撑延伸覆盖到产业一线,解决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强化科研成果向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转移转化。三是直接面向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支持县域组建高水平科技智库,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战略咨询和技术攻关,直接指引相关企业建设产学研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人才流动站等。
加快县域产业转型,引导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走深向实。一是要持续宣传新思维,加大互联网赋能的延展力度,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以县域为单位,按照“政府引导、自主发力”的原则组织县域特色产业企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研习参访先进示范,全力打造数字赋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模范样板。二是坚持上下一盘棋,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聚焦县域基础性薄弱环节,引导数字化服务商面向“领跑者”企业推出“互联网+”服务平台,选取易于结合的特色产业领域进行重点攻关,释放县域数字化转型的强大势能。三是进一步健全县域数字化政务平台,巩固乡村“智治”新模式。完善县域数字政务监督平台,畅通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重大项目、关键数据等信息渠道,通过整合、联接城市优质资源,降低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获取公共服务的成本。
科学研判县域实际,着力延链强链补链,高质量提升产业集群集聚水平。一是“延上链、牵下链”,着力解决碎片化、断裂化、分散化的问题,形成完整、可控、有序的产业链,同时抓牢中间关键链条,上下联动、协同运转,让产业链真正转起来。二是形成分工明确、特色鲜明、产业配套的产业链集群,以科技创新引领特色产业向上游高端集聚,探索建立县域特色产业链金融链长制,让核心特色产业链强起来。三是以特色园区为承接载体,重点培育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特色产业,带动引入尖端技术人才和大院大校的合作,完善产业链间的空白地带,遵从“替代短期、弥补长期”的原则,让产业链在充足的回转空间下活起来。
注入县域金融“活水”,深化科技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各环节资金需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要引导科技金融资源在各产业链环节切实性下沉。一是立足“一县一品、一县一特”的发展思路,摸准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想法,加大政府与市场融资、融智力度,引入金融“活水”持续强化对特色产业主体的扶持力度,并综合运用贷款及重点建设基金等产品给予支持。二是完善相关信贷政策支持,在风险敞口不扩大的情况下,融合指挥信贷办公科技技术,强化金融科技工具运用,实施线上申贷审批,简易审批流程,精准满足县域特色产业企业融资需求。三是加强银企对接和内外联动,政府相关部门联合银行机构开展专项活动,引导银行机构开发特定的助农、助特金融产品,构建“金融+平台+信息+场景”相互赋能的信息支持和服务体系,由专人进行审批,做到应贷尽贷,实现金融服务精准滴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打造县域产业品牌,强化标准引领,立稳特色产业集群的“四梁八柱”。一是以培育国家、省企业标准“领跑者”为抓手,组织专家团队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望闻问切”,量身制定个性化发展方案,强化标准引领,帮助企业实施标准升级,以高标准、严要求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科技赋能,对制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关键核心技术群体突破,以市级层面为主导推进京津冀地区标准对接,积极开展先进模范试点专项示范工作,致力打造一流品牌。三是引导企业运用“品牌+质量+商标”模式,鼓励企业实施品牌科研人才吸纳计划,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设品牌理论等相关课程,成立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做好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四梁八柱”建设工作。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