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论坛

统筹推进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发展

新华社发

□姚胜菊

商贸物流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对其他产业的区域协同发展及高质量发展起着先导性、支撑性和战略性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商贸物流产业是基础和先锋,肩负着经济圈整体提升的重任,应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战略中更加彰显其引领开拓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加快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向纵深挺进,需要着眼于绿色化、智慧化、关联化和系统化。

实现全面绿色化,秉持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宗旨

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6年底,国家商务部出台了《京津冀商贸物流协同发展规划》,将“推进商贸物流绿色发展”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在明确这一路径选择的大背景下,生态化、绿色化、低碳化成为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持续发展的硬约束,京津冀不仅要成为全国商贸物流产业绿色发展的接受者和响应者,更应该成为这一战略实施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健全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约束机制。为了降低产业发展的负面外部性,提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京津冀政府部门要强化制度建设,鼓励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循环物流体系建设,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水平。一是京津冀政府部门要对区域商贸物流产业绿色发展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制定相关规则,明确商贸物流产业绿色化发展目标、总体思路、改进措施和实施路径;二是制定并推行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绿色发展的执行标准及法律约束,制定全国领先的空气质量排放标准和法规体系,规范产品加工、商品包装、货物运输等分阶段、全过程的排放指标,促进绿色技术、绿色设备的推广应用;三是各级管理部门要及时关注、把握国内外商贸物流产业技术装备的更新节奏和方向,定期公布低碳环保型物流先进装备推荐清单,加快推进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技术装备的绿色化转型;四是激发商贸物流产业运营中生产制造、防护包装、专业存储、流通运输全过程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构筑贴近现实、兼顾长远、与时俱进、高效有力的激励机制。

实现运营智慧化,明确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导向

京津冀作为我国经济圈中唯一的“首都圈”,应在全国商贸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我国众多经济圈、城市群中,其商贸物流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应该更具前瞻性和先导性,构筑更具推广价值的标准体系,因此,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智慧化发展势在必行,智慧化应成为区域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导向。

加快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智慧化、信息化转型升级的进程。在加大京津冀商贸物流信息共享和技术投入的基础上,加强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创新重点模块的智能化研发,同时构建强大的信息安全管理保障系统。一是完善商贸物流产业互联互通标准,健全京津冀智慧物流标准体系,统一规范对物流大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利用,对行业通用技术标准、瓶颈环节标准及广泛使用的标准板块进行分类、分级规范;二是加强商贸流通各环节衔接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扩大物流运输中电子面单的使用频率和领域,加快物流产业传统渠道与模式的创新;三是建立健全政府指导、协会主办或民间机构自办的商贸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使源头生产企业、中间运储企业、终端销售企业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对称,使各节点企业割裂的信息系统实现兼容互联;四是将有序、分级实现物流数据的开发、利用、共享作为促进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合理确定政府物流数据的开放清单、开放范围和开放步骤,探索制定社会物流数据商业化服务规则;五是商贸物流产业要加快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智能技术,筑牢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智慧化发展的基石。

实现产业关联化,夯实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根基

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应以产业关联为基础,只有实现了经济圈内产业高度协作,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发展才有前行的巨大动力。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发展要根植于三省市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立足于本区域的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各省市当前及未来产业布局规划的总体要求,确保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与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协调同步,只有紧跟、贴近产业之间互联互通的需要,进而满足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才能突显商贸物流业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促进带动作用,进一步实现更广泛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升级。

京津冀三省市应基于产业关联化发挥区域优势,共享要素资源红利。在商贸物流产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北京应侧重在产业前沿软实力优化升级方面提供支持,天津应重点在商贸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创新方面提供支持,河北应主要在基础材料、装备生产、物流基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创新业态集聚方式,优化商贸流通产业内部资源配置,形成集聚效应。一是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特征,针对重点商品,如钢材、医药品、汽车、机械装备、成品油、原油、金属矿及矿砂等推出独具专业特点和行业特征的物流系统,将物流产业做精做细;二是加大水陆空联运的推进力度,不断提高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系统的融合衔接便利程度,加强铁路干线与支线运能的协调、各类专用线的建设、车辆的科学调度,并有序带动周边区域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强冷链物流等朝阳物流体系的建设,加大硬件投入,提高冷链物流各个环节基础装备水平。优化从生产、运输、存储到销售的流通效率,加强数据分析、信息处理、网络配送在农超对接、农批对接中的运用。促进京津冀生鲜商品物流一体化建设,弥补突发现象、紧急状态而产生的物流滞后。

实现服务系统化,健全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保障

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做支撑。提高商贸物流产业综合服务体系效能,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不仅需要提高货源筛选、合同签订、储运安全、专业联运等传统服务能力,还需提高商贸物流产业保险、融资、信息、技术、市场分析预测等现代外围环节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健全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综合服务体系。商贸物流作为一个关联性较强的产业,其服务支持体系是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包括服务组织体系、采购交易体系、创新应用体系、国际贸易创新体系、平台支持体系等。一是完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组织体系,致力于打通国内外物流运输渠道、构筑国际联运组织平台、健全物流汇集辐射系统、营造智能化信息集散平台等,以此为基础构筑现代物流服务组织体系;二是完善大宗商品采购交易体系,立足于本地资源状况和产业特点,与国内主导商品交易机构、期货贸易机构加强合作,拓展大宗商品交易业务,构筑囊括线上贸易、线下交接、货物输送、融资支持、物流保险等全过程的大宗物资流通体系;三是完善互联网贸易创新应用体系,通过在国内外重点地区建设互联网贸易产业园区,繁荣跨国电子商务贸易,打造根植于互联网的京津冀区域商贸物流产业新格局;四是完善国际自由贸易创新体系,依托自由贸易示范区建设,实施与时俱进的开放发展战略,细分优化外贸窗口布局,提高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对外贸易效率和运营能力的升级,推动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五是完善商贸物流平台支持体系,努力健全各类协同发展平台,包括信息交换平台、信用审核查验平台、创新应用平台和融资支持平台等,借助平台的资源整合优势构筑京津冀商贸流通大系统,实现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高效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型举国体制’下保障高科技供应链安全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研究”(20BJY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

2022-08-26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12093.html 1 统筹推进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