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庆
高校共青团要认真研究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把握高校共青团工作特点和规律,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团,着力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争做新时代的排头兵、先锋队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共青团要坚持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要自觉担当尽责,始终成为组织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要心系广大青年,始终成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要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成为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
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组织健全、覆盖广泛、活动经常、贴近学生,在思想引领、组织动员、服务青年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新方位,新使命。高校共青团要认真研究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把握高校共青团工作特点和规律,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团,着力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争做新时代的排头兵、先锋队。
首先,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团,建设忠诚于党的共青团。把握“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要求,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头脑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度融入“大思政”工作体系,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充分发挥作用。一是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基本制度,完善团学干部理论武装工作体系,明确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内容,尊重青年特点、照顾普遍多数,发挥同伴教育功能,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二是创新开展团校团课教育,强化网络思政阵地、产品、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带动青年学生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是建立宣传思想文化、典型选树工作一体化机制,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其次,坚持不懈服务青年成长发展,激励青年青春建功新时代,建设青年身边的共青团。把握“青年在哪里 团组织就在哪里”要求,紧紧围绕高校党政中心工作,突出“品牌、特色”,结合区域发展和特点,提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文体艺术等活动影响力,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学生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发展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一是统筹校内校外共青团组织资源,加强校地共建、区域联建,推出更具实践特色、社会广度的实践项目,有计划、大批量、小规模、经常性地开展活动。二是推动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建设全覆盖和能力建设大提升,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应急处突等工作,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三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扩大“第二课堂成绩单”参与面,引领青年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和思想观念。
第三,坚定不移推进共青团改革再出发,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设坚强有力的共青团。把握“大抓团的基层建设”要求,加强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突出“做细、做实”,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一是牢固树立工作到支部、到团员的鲜明导向,强化团支部作为共青团工作基本单元的功能,落实班团一体化改革,加强团支部委员会建设,积极帮助同学解决在学业进步、就业发展、家庭困难、心理健康、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二是指导学生会重点做好服务同学需求,促进学生社团更好培养同学兴趣特长,强化校、院系、班级团组织联动,强化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工作联动,努力形成育人合力。三是普遍建立学生会、学生社团团(总)支部,规范化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开展学生社团评估认证,让学生组织真正“接地气、有本领、有温度”。
第四,坚决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团,保持清风正气和良好形象,建设作风过硬的共青团。把握“从严治团”要求,建立主题教育长效机制,贯穿团的各项工作。一是抓实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工作内容和形式,开展团委书记满意度评价,增强同学的参与感、获得感。二是实施“育优推优”工程,不断完善择优、培育、推荐环节,构建团组织综合考察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共青团员认真接受政治训练、加强政治锻造、追求政治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目标、为光荣。三是加强团的队伍建设,把标准竖起来,把规矩严起来,提高团的治理能力,切实把制度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效,让高校共青团焕发新气象,展示新作为。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高校共青团要系统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团的工作任务、工作重心的发展演化,传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回答好“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这一问题,增强历史责任感,矢志不渝、锐意进取,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向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