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升
“双循环”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包括内外市场、产业与市场的融合互动与相互赋能,内外贸一体化是联通国内外市场、畅通“双循环”的重要路径。要深刻认识内外贸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在政策层面科学谋划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推进路径,以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下内外贸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内外贸一体化即构建外贸、内贸联为一体的贸易体系,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外贸联通内贸,即外贸企业的出口转内销。“双循环”下内外贸一体化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企业、产品和市场三个层面。从企业层面来看,出口转内销可为外贸企业带来国内市场的利润贡献,通过“以内补外”增强外贸企业财务能力和发展韧性,助力外贸企业参与国际大循环。从产品层面来看,出口转内销可充分利用国内大市场机遇,以高质量外贸产品助推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内消费与产业升级,助力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高水平国内大循环。从市场层面来看,出口转内销有助于外贸企业确立国内市场作为全球市场“国内分场”的全球化市场视野,形成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全球化市场运营体系。
“双循环”下内外贸一体化的制约因素
根据我省进出口商会对省内100家生产型外贸企业的相关调研,近年来我省近七成的外贸企业已采用内外贸结合的生产经营方式,其中又有近四成的外贸企业通过电商模式尝试内销,三厦铸铁、梦牌瓷业等我省外贸优势企业更是通过在国内市场提前布局构建了内外贸协同发展体系。但从实践来看,出口转内销并非从国际市场到国内市场自然无碍的空间转换,不少出口产品转内销存在标准不同、设计差异、工艺转换、品牌建设、内销团队、渠道不畅等诸多制约因素,多重“转型成本”制约着外贸企业的内向转换,对有些行业的外贸企业来说甚至等同于“二次创业”。总体来看,我省外贸出口转内销的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贸企业大多是国外来样、加工订单式的简单商业模式,缺少国内销售渠道和市场基础,转内销要与众多国内品牌竞争,在产品推广、品牌塑造、渠道建设等方面都要从头开始,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资金投入,品牌建设难、营销体系建设难已成为不少外贸企业“想转转不了”的最大制约因素。二是出口产品主要面向国外市场需求,与内销产品在功能、质量、标准、款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出口产品转内销不仅会涉及功能款式和质量标准的调整,还会涉及工艺流程以至生产线的调整与改造,不少农产品出口转内销甚至会因产品差异大而需要全新的设备设施投资来专门生产内销产品,从而涉及更高的额外资金投入。
“双循环”下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的基本思路
在理念层面确立科学的政策逻辑。出口转内销本是外贸企业的市场化行为,是外贸企业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经营选择,应与其它市场主体在国内市场上平等竞争,本不应涉及政策的专门支持,但鉴于外贸企业内销能力的相对弱势和出口转内销的“转型成本”,要有一段“过渡期”才能完成内向转换,因而在“过渡期”内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为出口转内销“送一程”,此后应将出口转内销完全放手交给市场。因此,从政策逻辑来看,对出口转内销的政策支持应是阶段性而非永续性的,同时在阶段性政策支持中还应把握好支持力度与支持方式,不应因矫枉过正而影响国内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防止超过必要支持限度的反市场化政策行为。政策支持要聚焦我省外贸出口转内销的诸多制约因素,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市场促进等多种手段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中的工艺设备改造、品牌与渠道等内销能力建设,降低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转型成本。
在产品层面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制度体系一体化是内外贸一体化的根本保障。内外贸一体化的首要和关键问题就是破除国内外市场间的制度篱笆,通过内外贸产品管理体系的衔接构建“同线同标同质”(“三同”)的内外贸一体化制度体系,即在产品层面在同一生产线按照同一标准生产同一质量的内外销产品,从而形成利于出口产品向内销顺畅转换的制度体系。为此,要在全面梳理我省重点出口产业和产品的基础上,在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产品认证、质量标准、国内市场准入、检测检验等方面建立利于向内销转换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信息发布共享平台,构建以产品对标、认证相容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在产品对标方面,要通过国际标准的国内转化设立国内外产品相对应的标准体系,并同时做好与国家层面标准体系的对接协同,以消除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标准门槛。在认证相容方面,要建立我省外贸重点出口产品转内销的认证体系,推动我省外贸重点出口产品与国内权威认证机构的对接合作,同时采取包容性、实用性的认证举措简化认证程序、缩短认证时间,以加快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在市场层面形成顺畅的渠道联通。出口转内销的渠道联通既包括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商贸流通主体和载体的线下对接,也包括通过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新业态的线上对接。在传统的线下对接方面,要引导我省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通过订单直采、专柜销售等形式对接连通,同时依托特色步行街这一重要的城市商业载体开展出口转内销,此外还要充分利用近年来内外贸一体化日趋凸显的广交会、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等重要外贸展会平台进行专题展销。在新业态的线上对接方面,要着力引导我省外贸企业尤其是消费品生产企业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等线上渠道开展内销业务,将大力推动线上销售作为出口转内销“过渡期”克服外贸产品品牌和渠道弱势的破局之策。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