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论坛

推进京津冀数字产业协同发展

新华社发

□严文杰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数字产业的重要板块。2022年“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其中,京津冀地区成为全国八个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并规划设立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京津冀地区应发挥技术、人才、市场、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培育发展高密度、高能效、低碳数据中心集群,提升数据供给质量,充分发挥优化东西部间互联网络和枢纽节点间直连网络的枢纽功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均把数字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扶持,数字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新冠疫情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增长点。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数字产业的重要板块,但三地之间“数字鸿沟”比较明显,京津尤其是北京数字产业发达,而河北数字产业规模小、产品层次低、创新资源匮乏,亟需从生产制造、研发创新、数字贸易等方面推进京津冀数字产业协同发展。

共同建设“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枢纽”

2022年“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其中,京津冀地区成为全国八个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并规划设立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京津冀地区应发挥技术、人才、市场、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培育发展高密度、高能效、低碳数据中心集群,提升数据供给质量,充分发挥优化东西部间互联网络和枢纽节点间直连网络的枢纽功能。

围绕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构建辐射华北、东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在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培育过程中,一方面,优化算力布局,加快推进怀来、张北、宣化等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建设,重点承接京津雄等地在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方面的实时性算力需求。另一方面,引导数据中心集群温冷业务逐步向和林格尔、庆阳、中卫等西部地区迁移。

加大对京津冀三地城区传统数据中心改造升级力度。数据中心属耗能行业,耗电量高,其能耗和碳排放贯穿全生命周期过程,且尤以运营阶段最多,因此,京津冀城区数据中心应主要定位于算力“边缘”端,支持发展高性能、边缘数据中心,鼓励优先满足金融市场高频交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智慧电力、智能工厂、智能安防等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需求。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城区传统数据中心的改造升级,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打造数据中心产业链。针对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覆盖门类广、带动效应大的特点,实施数据中心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计划,河北、天津应重点培育发展服务器、芯片、发电机组、光模块等数据中心上游设备制造业,北京、雄安新区则重点加强数据中心下游数据要素流通、数据创新型应用和新型消费产业等领域,共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加强数字产业协同创新

依托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和示范区、雄安新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天津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共同推进数字产业协同创新。

加大数字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力度,突破“卡脖子”瓶颈。在5G增强和6G方面,重点攻关面向低时延高可靠方案设计,推进毫米波关键技术测试;在区块链方面,探索升级区块链技术研发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和技术生态;在人工智能方面,重点攻关理论、算法、AI芯片、软件等领域。同时,注重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加强政企合作,探索构建网络空间协同协作体系。

共同优化数字产业应用场景创新生态。聚焦“小切口、大场景”,突出便民惠企高频刚需服务等多跨数字产业应用场景,建立和完善催生数字产业应用场景硬核技术攻关、发掘数字产业应用场景价值的资本联动、支撑数字产业应用场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政策,引导京津冀地区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产学研”共同参与数字产业应用系统建设和场景运营,拓展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空间。

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一方面,京津冀三地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数字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构建从产业甄别到“卡脖子”技术识别再到创新要素配置的推进机制。另一方面,应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网络传输、计算运营、能源利用等数字产业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构建从基础研究创新到技术孵化再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推进机制。

促进数字贸易联动发展

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的全球贸易竞争格局正在重塑,数字贸易规则主导权争夺日益激烈。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承接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制试验、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抓手,京津冀应依托三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数字贸易联动发展。

共同培育新型数据要素交易市场。目前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培育的一个难点是数据要素价值体系的构建,京津冀三地应共同探索制定数据要素价值核算基本准则、方法、评估流程等评价框架和评估指南,依托龙头企业探索推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互联网、金融、贸易、物流、交通等行业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开展数据要素价值评估试点示范,推动社会数据交易从敏感、低附加值的数据买卖模式向脱敏、高附加值的知识赋能模式转变。

促进数字贸易服务平台联动。在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上,推动京津冀地区在信息共享、项目对接、政策咨询等基础服务,以及知识产权、支付清算、数据合规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方面实现共享。在数据流通服务平台上,共同探索数据资产定价、数字贸易交易规则和标准。

推进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创新以及与国际规则对接。如探索建立企业数据跨境流通通道,通过建立和完善数据安全技术支撑体系,搭建数据跨境流动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跨境流通数据受理、流通监管和跟踪追溯。在监管流程方面,探索建立一套包括企业数据跨境流动申请、审核、传输、安全评估、监督检查、违规责任等在内的完整的监管流程。同时,按照支持类、限制类、禁止类三个风险等级对企业跨境流动数据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2022-06-11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07933.html 1 推进京津冀数字产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