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能高职学生心理韧性的策略分析

□赵静 安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心理韧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爱国”增强使命感、“敬业”提升职业认同与抗压能力、“友善”促进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然而,现有研究尚未系统揭示其对心理韧性的赋能机制,也缺乏以课程为载体的常态化培育路径,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心理韧性培育相互割裂。本文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能高职学生心理韧性可行性的基础上,从课程教学融合、实践体验浸润两个方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能高职学生心理韧性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学生;心理韧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能高职学生心理韧性的可行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与意义感

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找到坚持的理由与生活的意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实且崇高的价值基础。如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技能学习与岗位奋斗等是在为实现“共同富裕”“制造强国”等国家目标做贡献时,就会生出“小我融入大我”的使命感,不论是学习生涯还是未来职业,均被赋予了超越个人利益的宏大意义,所以即使遇到求职挫折、学业困难,学生也能站在长期主义视角,具备克服困难的动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积极的认知模式与归因方式

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解读压力与失败,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促进这一目标的达成。如渗透“敬业”教育,学生会将枯燥的学习与重复的劳动视为锤炼自身“工匠精神”的过程,从而化负面情绪(如厌倦)为正面情绪(如职业自豪感);渗透“诚信”与“友善”教育,学生会进行内部归因与建设性归因,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外部归因或采取消极回避甚至攻击的态度,有助于维护健康的人际支持网络,这是心理韧性最重要的保护因子之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能高职学生心理韧性的策略

一、课程教学融合:基于“第一课堂”渗透价值观教育

强化课程思政意识。为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赋能作用,提升学生心理韧性,高职院校应强化课程思政意识。例如,在专业课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数控专业为例,教师向学生强调“敬业”“法治”,如精度即使差0.01毫米也属于不合格;以护理专业为例,向学生强调“友善”“敬业”,渗透“仁心仁术”“生命至上”等理念;以电商专业为例,向学生强调“诚信”“敬业”,讲述刷单、卖假货等行为的恶劣性,引导学生遵守电商法等。除了在专业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外,高职院校还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设“职业素养与心理调适”“价值观与压力管理”等模块,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运用价值观重构认知。如用“友善”的原则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用“敬业”视角看待重复性工作等。

开发特色校本教材。高职院校以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锤炼学生心理韧性为导向开发特色校本教材,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收集与本校优秀校友、行业劳动模范、民间手工艺人等案例故事,编写成读本或视频库。这些源于身边的榜样力量能够生动诠释价值观,最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与代入感,进一步增强学生“他们可以我也可以”的自我效能感。

二、实践体验浸润:基于“第二课堂”锤炼学生心理韧性

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应当将“吃苦耐劳”“敬业”等精神培养融入学生的实习实训、1+X证书培训、技能大赛等环节,设立“最美实习生”“工匠精神奖”等荣誉,表彰在实践岗位上表现出极高心理韧性与责任感的学生。同时,组织必要的校园美化、体力劳动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奋斗幸福观”,以此磨炼其意志品质。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项目化。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带有价值观主题的社会实践项目,如“运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寻找乡村振兴中的‘友善’故事”等,让学生在见证国家发展以及参与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文明”“和谐”等价值,获得意义感与成就感。

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在高职体育教学、体能训练、军训等活动中,强化对学生的“纪律”“爱国”等教育,培养学生服务指挥以及克服困难的韧性。此外,定期开展以“协作”“信任”为主题的素质拓展活动,鼓励学生挑战极限,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依靠与队友“协作”或者依靠“友善”的团队战胜个人恐惧,使学生深刻理解“个人力量”。

开展价值观主题团体辅导。高职院校组织“用‘友善’搭建人际关系桥”“用‘敬业’点亮职业梦想”等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活动、讨论、分享等,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核心价值观解决实际心理困扰,从而拥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挫折。

构建校园文化浸润体系。高职院校通过布设各类文化载体、举办品牌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归属感与自我认同,筑牢应对学业与职业挑战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衍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J].教育科学论坛, 2024, (35): 1.

[2]陈国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心理健康课程的路径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 4 (08): 126-127.

[3]贺泉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心理健康课程的思考[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1 (03): 39-42.

[本文系邯郸市2025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培育机制研究——以高职院校为例”立项编号:HDSZKT-2025051]

(作者单位: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邯郸056300)

2025-10-23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81655.html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能高职学生心理韧性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