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版:专刊

沙河皮影戏简介

沙河皮影是分布在冀南并融合晋东南等地皮影和唱腔艺术特色的具有浓郁民间色彩的皮影艺术,深得河北南部、山西、山东及太行山地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样式。

沙河皮影历史悠久,自元代起,几百年来十五代传承人传承有序,从未间断。至今老艺人还在,众多年轻人加入其间。正在打造沙河皮影小镇,文旅结合,形成以非遗为中心的产业带。沙河皮影特色鲜明,文化价值独特,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明代,随着顺德府南关皮毛快速发展,山西、河南及上党商人在邢台南关、晋祠道开设店铺、会馆观演戏剧,沙河皮影戏逐渐兴盛。民间艺术和班社的流动演出使老怀调、平调、西调等皮影班社发展起来。沙河皮影戏吸收了山西、河南等地传统戏剧的精华,是宋代中原影戏的嫡脉流传。据《沙河县志》记载:“以戏娱神”。明清至近现代时期沙河一直有十几个皮影社演出,在冀南一带非常兴盛。现保留了邢台老皮影艺人执杆演唱和皮影器具制作的独特技艺,有大量工尺谱、口传剧本流传于世。沙河皮影雕绘工艺独特,“熟皮”为顺德府南关特有工艺,用阳刻、阴刻手法经过度稿、剪刻、彩绘、组装等几道工序。在皮影造型上,借鉴了传统戏剧、寺庙雕塑壁画及民间传统民俗文化造型,体制简练,线条流畅。在表演手法上,唱腔源于五府怀调(彰德府、卫辉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融汇冀南民间音乐、方言和山西梆子腔而独具特色,唱腔包括老怀调、西调、平调、梆子腔等,高亢粗犷豪放,并保留俚俗语,念白清晰,朗朗上口,尾音上扬,别具韵味。2013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

(戴召民)

2025-10-17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81363.html 1 沙河皮影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