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解村位于河北省沙河市中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5—10万年的鸵鸟蛋化石、出土大量西汉灰陶;有战国时期大纵横家苏秦游说六国时的寓居之地——苏秦亭遗址、金代的花墓——“牛牛墓”、制造颜料的场所遗迹——靛池;有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武安城(今武安市)-古顺德府(今邢台)的古官道;有 600年代代赓续的任氏家谱、传承300多年的武术运动——洪拳、传承300多年的下解村老怀调皮影戏202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明清时期梨园,如今仍留有当年的梨窖,承载着往昔农耕记忆;明代无垢寺,坐落于村西北;此外,下解马场作为沙河县五处马场之一,自1412年正式为国家养马,占地4400亩,是马政历史的重要见证。村里崇尚文化,重视教育,历史上出了生员28名、武生30名、监生2名。现村里有十几个文艺演出队,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近年来,下解村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积极打造文旅融合亮点,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村接通天然气,铺设饮水管网与污水管网,保障了村民饮用水安全,实现了生活污水有效处理;村内道路进行了沥青罩面,村内小巷全部硬化,极大改善了村内交通条件;安装太阳能路灯170多盏,方便了群众夜间出行;安装监控设备24套,提升了村庄安全水平;绘制文化墙,美化了村容村貌;完成488户厕所改造,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卫生。对下解小学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实现本村适龄儿童100%就近入学,修建了党建活动广场、文化艺术中心、农耕文化馆和民俗馆,成为村民文化活动与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
为了鼓励广大本土作家走进下解,走近非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在下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任进生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今年8月份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非遗下解皮影戏·苏秦亭杯文学奖”。作品涉及下解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和九龙文化等下解元素,弘扬了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学力量。
依托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与良好生态环境,下解村秉持“文化为魂、产业为基”理念,全力推进文旅融合。盘活村内空闲地块和闲置宅基地,打造手工磨面坊、馒头房、糕点房等特色食品加工项目;依托大沙河湿地资源,规划生态康养旅游项目;结合传统节日与非遗特色,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并开展皮影制作、农耕体验等项目,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该村文创团队合作对传统皮影形象进行时尚化、创意化设计,投资50万元,开发出皮影工艺品摆件、文具等在内的文创产品。今年受邀到石家庄参加非遗展演,文创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日销售998件。他们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引入直播带货模式,组织村内年轻党员、志愿者和返乡创业青年成立直播团队,开展皮影戏直播带货售卖文创产品,年文创收入26万元。同时,通过与旅行社合作、邀请网红宣传等方式,持续提升村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守护文化根脉到激活产业动能,从完善基础设施搭配到推进文旅融合,下解村以文化赋能为核心,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宜居与宜业并重的乡村振兴之路。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任进生连续多年被评为沙河市“优秀人大代表”,2021年5月被沙河市总工会、沙河市政府评为沙河市劳动模范;2021年8月当选邢台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2023年7月被邢台市委组织部授予邢台市“乡村振兴好支书”;2024年5月被沙河市总工会授予“沙河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2024年6月被河北省委组织部授予河北省“千名好支书”。(戴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