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

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与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耦合研究

——以重庆市高校为例

□冯伶莉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夯实高校基层党建基础的重要举措,对思政课教师队伍意义特殊。本文以重庆高校为样本,探究思政课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与路径,重点论述党建工作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六要”标准结合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研究表明,强化“双带头人”的政治引领、组织凝聚、榜样示范与桥梁纽带作用,能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效能,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提供保障。

关键词:双带头人;思政课教师;六要标准;党建业务融合;培育机制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教师“六要”标准,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同时,教育部党组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拔政治过硬、学术精湛的教师党员任党支部书记。将两项部署结合,探讨“双带头人”如何引领思政课教师对标“六要”标准,极具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庆作为西部教育大市,其高校探索具有代表性,本研究以此为例,剖析“双带头人”培育机制如何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探寻党建与业务融合路径。

逻辑必然:“双带头人”培育与

思政课教师“六要”标准的内在统一性

二者虽分属党建与业务范畴,但在目标、素质要求和实践路径上高度统一。

一、目标指向一致

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双带头人”培育核心是加强党对高校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与思政课“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功能契合。落实“六要”标准,最终是为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更好完成立德树人使命。“双带头人”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六要”落地,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桥梁。

二、素质要求重叠

“双带头人”标准是“六要”标准的集中体现和更高要求。“双带头人”需“政治强、业务精”,与“政治要强”直接对应,“业务精”也涵盖“思维要新、视野要广”。同时,其需在党性修养、纪律作风上作表率,与“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一致,“情怀要深”体现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优秀“双带头人”是践行“六要”的标杆,培育过程是对“六要”的深化。

三、实践路径互补

党建为业务提升提供动力和保障。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需组织培养,“双带头人”可利用“三会一课”等党建载体,融入政治学习、师德建设等内容,为教师提供思想淬炼。这种组织化方式更具约束力,能将“六要”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党建与业务“一盘棋”。

现实观照:重庆高校思政课教师

“双带头人”培育的实践与挑战

一、实践探索

重庆多所高校严格选任,选拔优秀教师任党支部书记,实现“应配尽配”,如某高校支部书记既是精品课负责人,又是优秀党务工作者。部分支部探索“党建+集体备课”等模式,将支部活动与教师能力提升结合,还组织社会考察深化“情怀深”体验。部分高校将“双带头人”经历作为评优参考,激发教师积极性。

二、面临挑战

“双带头”发展不平衡,部分存在“一头沉”;党建与业务“两张皮”,支部活动与教学科研结合不紧密;激励机制不完善,工作量核算等政策需细化; 示范辐射效应不足,个体优势难转化为整体优势。

路径探究:以“双带头人”培育深化思政课

教师“六要”标准的落实机制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政治要强”根基

“双带头人”需抓好支部政治建设,组织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党的创新理论,领会“两个确立”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思政课政治方向正确。

二、深化组织浸润,滋养“情怀要深”沃土

开展“党史校史教育”等主题活动,引导教师深入实践,感受国家发展。组织教师与学生结对、参与社区服务,深化人民情怀和教育情怀,营造温暖支部氛围。

三、推动研学互促,激发“思维要新”活力

打造“学习-研究-教学”平台,组织学术活动,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将科研党小组建在支部,推动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提升思政课思想性。

四、搭建开放平台,拓展“视野要广”渠道

邀请专家作报告,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调研,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助力教师构建广博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客观认识世界。

五、严守纪律规矩,强化“自律要严”约束

“双带头人”以身作则,严肃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学习师德准则,明确底线,开展警示教育,引导教师弘扬正能量。

六、彰显人格魅力,塑造“人格要正”形象

“双带头人”要践行高尚人格,宣传模范教师事迹,倡导优良风气,引导教师做为学为人表率,用人格感染学生。

结论

“双带头人”培育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相互赋能的统一过程。“双带头人”机制提供组织保障,“六要”标准提供目标方向。重庆高校实践表明,围绕立德树人,找准党建与业务结合点,优化“双带头人”机制,就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N]. 人民日报, 2019-03-19(01).

[2]中共教育部党组. 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Z]. 教党〔2018〕42 号.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Z]. 2019-08-14.

[4]陈宝生. 切实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18): 4-7.

[5]本书编写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25-30.

[6]习近平.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 人民日报, 2014-09-10(02).

[本文系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与路径探究——以重庆高校为例》项目编号:24SKDJ050]

(作者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2025-09-25 ——以重庆市高校为例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80437.html 1 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与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耦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