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
评价素养并非单一知识或技能,而是一项综合性的内容,如果辅导员只“学”不“练”,无法形成连贯的、完善的评价素养体系;同样,如果只“练”不“评”,依旧无法提升他们的评价素养。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评价素养的要素构成,并从“学”“练”“评”三个方面对辅导员评价素养的路径进行了初步谈论。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评价素养;要素构成;培育路径
高校辅导员的评价素养,是其有效开展育人工作的核心之一,良好的评价素养可以让辅导员透过学生日常“现象”,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行为“本质”,进而制定针对性的帮扶策略,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对高校来说,辅导员评价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质量与速度。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对高校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校辅导员评价素养的要素构成
高校辅导员评价素养要素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基础层、操作层与保障层。基础层是辅导员开展教学评价的根基,在该层级中辅导员要明确认识到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为了更加高效地管理学生,因此,必须摒弃传统分数或量化指标评价形式。同时,辅导员还要积极学习高校学生管理相关政策文件,如《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通过阅读这些文件规范,辅导员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教师在校期间的义务和权力,为其将来评价提供标准、依据,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给予学生最为全面、科学的评价,并将其内容融入自身教学管理经验中,从而形成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操作层,则是辅导员评价的核心执行部分,这一部分较为考验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尤其是在数字时代,其数字化信息处理与数据解读能力直接关系着评价的全面性、有效性。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前,辅导员借助校园管理系统的信息收集、整理功能,能够快速掌握学生的日常考勤情况、学业成绩情况、学习习惯、人际交往情况、社团表现情况等,从而为后续谈心谈话、教育辅导工作的展开做好铺垫。保障层是评价素养的底线,辅导员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进行评价,不能因为学生家庭情况特殊对待,同时在数字化评价过程中需严守数据安全规范,这样才能够确保评价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进行。
高校辅导员评价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
一、“学”的艺术
“学”的环节要搭建多元的知识输入渠道,高校可统筹设计“线上+线下+实践”的培训体系。线上依托校内教学平台建评价资源库,上传不同场景的评价案例,像“如何通过集体活动观察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如何评价沉迷网络的学生”等,每个案例都附经验辅导员的分析视频,解读评价的切入点和避坑要点,同时嵌入数字化评价工具使用教程与数据案例解析;线下定期开专题研讨会,邀学生工作领域专家围绕“多元评价方法的实操技巧”“新时代学生评价的新要求”等主题授课,也可让优秀辅导员分享实操经验,比如讲清怎么用“一事一评”记录学生日常表现、如何结合校园数据平台的预警信息调整评价重点等,从而让新手辅导员快速成长起来;另外,还可组织辅导员参加兄弟院校的评价工作交流会,借鉴其他学校在学生评价中的创新做法,拓宽认知边界。
二、“练”的艺术
学校可结合相关工作安排,给辅导员分配具体评价任务,比如让他们负责班级学生的月度学风评价,鼓励其借助校园数据平台整合的课表、考勤记录、作业提交等数据,从而从自习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课堂出勤等方面收集数据并写评价报告,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安排资深辅导员一对一指导,指出报告里信息片面、结论笼统等问题;组建3~5人的辅导员评价工作小组,每组负责一个专项评价项目,比如新生适应期评价,组内成员轮流主导评价过程,其他人观摩点评,比如某成员完成新生心理状态评价后,小组一起讨论他用的评价方法是否全面、结论是否合理,在互动中发现不足;还可设“模拟评价场景”,通过角色扮演让辅导员模拟应对“评价信息不完整(如部分数据未同步至平台)”“学生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等突发情况,练习妥善处理的方式,提升应对复杂评价场景的能力。
三、“评”的艺术
为了更好地提升辅导员评价素养成效,高校可以将评价素养发展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中,并设具体考核标准,如评价报告是否完整性、评价方法是否多样、数字化工具运用是否规范、数据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度等。同时,高校还应建立常态化反馈机制,依托线上反馈平台(如校内问卷系统、专属反馈模块) 实现双向评价,不仅要求教师要评价学生,还要要求学生评价教师,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评价往往比同事、管理层评价更加贴合实际情况,更能凸显辅导员工作中的不足。因此,高校可以建立“师生反馈+奖励”机制,无论哪种评价,无论学生教师,只要确定对提升辅导员评价素养有用,即可获得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辅导员快速明确后续提升方向,不断优化评价工作形式和内容。
结语
总之,在提升辅导员评价素养的过程中,高校必须清楚评价要素的内容是什么,才能知道“该补什么”,才能够找对辅导员评价素养培育路径,最终实现辅导员评价素养的快速提升。通过“学练评”的闭环培育模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既可以让辅导员的评价工作更有章法,又可以帮学生看清成长方向,助力其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 戴秋花[1];俞凯[1];许霓[1].思政引领下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评价指标构建[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3).
[2] 姚梦,袁婧怡.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C]//2024年文化信息发展论坛论文集.2024.
(作者单位: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2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