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文化育人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校园歌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时代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民族文化的音乐印记。深入探究校园歌曲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与创新路径,着力发挥其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的德育导向、文化传承、情感共鸣和心理疏导等关键作用,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园歌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作为高校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校园歌曲,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校园歌曲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德育导向、文化传承、情感共鸣和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校园歌曲的内涵
什么是校园歌曲?众多专家学者基于各自的专业视角,对其进行了丰富多元的阐释。高天康在《音乐知识词典》中认为校园歌曲是指“台湾青年学生们自己创作、编写、演唱和伴奏的歌曲。”韩贵森在《校园歌曲创作漫谈一》中认为校园歌曲是指“反映校园生活,主要表现学校学生(或教师)的生活思想感情并与教育密切联系,其作品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相适应的歌曲作品。”综合对以往研究成果的了解分析并结合日常工作体会,笔者认为,校园歌曲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个角度去诠释:狭义概念的校园歌曲是指以校园生活素材为主题,反映学生思想、情感和状态,具有青春气息和文化内涵,且适合学生进行传唱的歌曲,歌曲内容往往聚焦于校园中的友情、学习、梦想、成长等青春元素,旋律一般较为轻快、简洁、优美,往往以明朗的节奏和流畅的线条勾勒出青春的灵动气息。而广义概念的校园歌曲则不仅包括以校园生活为直接题材的歌曲,还涵盖了所有在校园环境中被广泛传唱的歌曲,这些歌曲既包括校歌等以校园生活素材为主题的原创类歌曲,也包括专业词曲作者创作的在校园中广为传唱的经典艺术歌曲。
校园歌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德育导向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优秀的校园歌曲蕴含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三观”引导。歌曲中所传达的爱国、奋斗、理想、责任等主题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力量,通过歌词意境、旋律情感和文化内涵,在耳濡目染中塑造青年学子的精神世界。如歌曲《少年中国说》(梁启超、二水作词、许嵩作曲),作品将历史的厚重感与青春的蓬勃力凝为一体,以激昂的旋律传递“少年强则国强”的青春力量与家国情怀,这既为传统文化注入了现代活力,又为青年成长提供了精神坐标,成为在大学校园中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
文化传承价值
方宏建在《培育校园歌曲文化,彰显学校育人特色》一文中提到,“文化育人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山东大学致力于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歌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时代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民族文化的音乐印记。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反映校园生活的民谣到具有时代特色的创作歌曲,校园歌曲的文化传承价值不仅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更在于通过音乐形式构建起代际文化对话、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并在全球化语境中传递本土文化特质。如歌曲《青花瓷》(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作品以“青花瓷”这一中华传统工艺为载体,将古典诗词、历史文脉与现代流行音乐巧妙融合,其文化传承价值不仅体现在对传统艺术的创新性表达,更在于通过流行文化媒介激活了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认同与广泛传播。
情感共鸣价值
校园歌曲以大学生的视角为棱镜,将大学生活中的青春萌动、成长困惑、友情爱情、拼搏进取折射为动人旋律,精准捕捉着时代浪潮下青年学子的精神脉动。当同学们演唱或聆听这些歌曲时,能够从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抒发渠道,有效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如校园歌曲《我的山大我的家》(韩军作词,戚建波作曲),这是一首为山东大学建校110周年而创作的校友之歌,歌词情感真挚,旋律悠扬舒缓,作品中“无论沧桑岁月长,哪怕海角与天涯,魂牵梦萦的眷恋,我的山大我的家”的深情吟唱,让每一个山大学子都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眷恋和温暖,而副歌部分“凡我在处,便是山大,有你在时,那便是家”的旋律逐渐上扬,情感也逐渐高涨,将山大学子对母校的热爱和归属感推向高潮。
心理疏导价值
校园歌曲以音乐为桥梁,精准锚定青年学子的心理诉求、情绪波动与成长困惑,在大学生心理疏导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它通过青春律动的旋律、富有生活气息的歌词与鲜活的校园场景叙事,搭建起音乐与青年学子之间的心灵对话桥梁。如校园歌曲《奔跑》(陈羽凡、胡海泉、黄征作词作曲),它不仅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校园歌曲,更是青年学子在成长赛道上的“心理陪跑者”——作品用强烈的节奏叩击迷茫的心扉,用坚定的歌词点亮前行的方向,用集体的共鸣驱散孤独的阴霾,成为大学生焦虑情绪与成长压力快速释放的优质媒介与重要出口。
校园歌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部分高校和教师对校园歌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充分意识到校园歌曲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教师对经典校园歌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知有限,仅将其视为调节课堂气氛的工具,缺乏深入挖掘校园歌曲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意识与能力;二是在课程设置上,校园歌曲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结合流于表面,尚未开发出特色课程与教材;三是活动开展方面,相关主题活动频次低、形式单一,多集中于节日庆典等特定时间节点,且多以晚会表演和舞台展示为主,缺乏对校园歌曲精神内涵的深度解读。
融入方式较为单一
在校园歌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方式单一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一是在艺术实践层面,校园歌曲相关活动多局限于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等传统方式,缺乏对活动主题的创新设计与深度延展,活动形式同质化严重。二是在思政课堂教学层面,很多教师仅将校园歌曲作为烘托课堂氛围的背景音乐,既未深入挖掘歌曲背后的创作背景、时代意义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也缺乏对学生情感体验与课堂互动的有效引导,难以真正触发情感共鸣。三是在传播与推广层面,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缺乏对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工具的运用,未能将校园歌曲与虚拟仿真、AI 动画音乐等新技术结合起来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场景,没有充分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习惯和信息接收偏好。
资源开发存在不足
在校园歌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进程中,资源开发不足也是制约其深度发展的瓶颈之一。一是当前校园歌曲原创作品数量难以满足思政教育需求,专业创作人才匮乏。二是校园歌曲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度较低,未能形成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校园文化活动等协同发展的校园歌曲资源体系,限制了校园歌曲价值的充分发挥。
校园歌曲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强化资源开发,培育校园歌曲创作团队
为更好地发挥校园歌曲的育人效能,创作出更多更高质量的经典校园歌曲,需进一步整合校内外专业词曲作者、思政课教师、文学专业教师、音乐专业教师、学生词曲创作骨干的力量,深入发掘校史校情、名师典故、青年楷模、时代热点等素材,利用校庆、重大节日、校园文化赛事等契机,引导和支持师生围绕家国情怀、青春励志、社会责任等主题进行创作,并对优秀作品给予褒扬、扶持和推广,使更多更优秀的融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为一体的精品校园歌曲应运而生。
强化课堂融入,推动校园歌曲进课堂
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师、音乐课教师对校园歌曲的重视力度,积极开发“校园歌曲思政课、音乐课素材库”,为思政课教师、音乐课教师便捷和灵活选用校园歌曲提供坚实保障,努力打破校园歌曲在思政课堂、音乐课堂中的“点缀式”应用。在思政课程中设计“思政理论+校园歌曲”教学模块,将思政理论要点融入校园歌曲的艺术表达;在音乐课程中设计“经典校园歌曲赏析”教学模块,充分发挥校园歌曲的育人效果,让学生在学习、鉴赏、创作与演绎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强化赋能升级,推动校园歌曲进网络
充分借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技术,整合和传播经典校园歌曲,努力拓展经典校园歌曲的传播半径与育人场景。运用校园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AI动画音乐、校园云端广播、音乐情景剧等诸多方式,深入解读经典校园歌曲中的价值导向和艺术肌理,用音乐传递情感力量,让同学们“沉浸式”感受融汇在校园歌曲中的青春故事与精神内涵。
强化活动引领,推动校园歌曲进班级
积极推动校园歌曲与班级建设深度融合,精心打造“歌声育心”班级育人场景。立足节日庆典、重大活动、校园文化赛事等关键节点,将校园歌曲纳入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班级内或跨班级的校园歌曲创作、演唱竞赛等活动,精心搭建情感表达与价值传递的班级平台。鼓励同学们分享演唱、聆听校园歌曲时的艺术感悟,在歌曲演绎与鉴赏中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班风学风、传递亲情友情,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春风在悠扬的歌声中自然浸润。
强化文化浸润,推动校园歌曲进社团
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组织优势,让校园歌曲成为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要艺术元素。支持成立校园歌曲创作协会、声乐爱好者协会等艺术类社团,定期开展校园歌曲创作邀请赛、校园歌曲演唱大赛等社团活动,鼓励社团的同学们带着校园歌曲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社区演出、乡村支教等活动,让同学们在创作、表演、服务的过程中强化责任担当,展现艺术风采,努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歌润心”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天康.音乐知识词典[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2]韩贵森.校园歌曲创作漫谈(一)[J].校园歌声,2009.
[3]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1).
[4]方宏建.培育校园歌曲文化 彰显学校育人特色[J].思想政治教育,2012(3):5-6.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