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曈 彭飞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承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依托县域经济,通过县域经济的功能持续用力,不断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辛集市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挑战。近年来,当地依托非遗文化资源,以农民画为切入点,在农民画的发源地王下村建立研创推广中心,打造农民画小镇,助推辛集农民画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制度化。然而,如何将农民画打造成品牌化产品并成功推入市场,仍是该地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
辛集农民画经济发展现状
辛集农民画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乡土艺术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喜爱。其题材涵盖传统民俗与新时代“三农”风貌,构图大胆、色彩鲜明,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作为特色民间艺术,它既承载文化记忆,又具备文创开发潜力。但目前市场开发仍处初级阶段,经济价值尚未充分释放,亟须品牌化、产业化探索,以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其发展面临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市场定位模糊,产品缺乏明确的目标消费群体定位,产品开发针对性不足;二是产品结构单一,目前在售商品以装饰画为主,实用型文创产品开发不足,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三是包装设计欠缺,现有包装未能充分展现农民画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四是销售渠道局限,产品过度依赖线下销售,线上营销体系尚未完善;五是品牌建设薄弱,产品缺乏系统化品牌推广,市场认知度偏低。
尽管辛集农民画在艺术领域获得诸多奖项和认可,但商业化程度较低。产业链不完善、品牌意识不足等问题导致其主要消费群体局限于文化爱好者、收藏者及部分游客,大众市场渗透率不高,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辛集农民画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研究策略
在产品定位方面,明确产品定位,细分目标市场。面向高端市场时,针对艺术收藏者和文化机构,开发限量版农民画作品,搭配高端包装和证书,提升产品附加值;面向大众市场时,针对普通消费者,开发实用性强的文创产品,如家居用品、服饰等,价格亲民,易于普及;面向旅游市场时,针对游客,设计便携式纪念品,如明信片、钥匙扣等,融入辛集地域文化元素,增强吸引力。明确产品定位是农民画产业化的首要任务。通过细分市场,精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差异化定位能提升竞争力,避免同质化,为品牌建设奠定基础;同时提高营销效率。
在产品结构方面,丰富产品线,提升实用性。一是家居装饰类,设计农民画主题的抱枕、桌布、墙贴等,满足家庭装饰需求;二是文具用品类,设计笔记本、书签、文件夹等系列产品来满足用户对产品实用性和文化传播功能的双重需求;三是服饰配件类,设计农民画元素的T恤、围巾、帆布包等,吸引年轻消费者;四是数字产品类,以农民画主题的手机壳、壁纸、表情包等拓展线上市场。丰富产品线是农民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多条产品线既满足现代消费者对“艺术+实用”的双重需求,又能拓宽消费群体,同时延长产业链、提升效益,使其从小众艺术走向大众生活。
在包装设计方面,优化包装设计,提升品牌形象。首先做到文化元素融入,包装设计突出辛集农民画的色彩和图案,体现当地特色;其次进行系列化设计,按主题(如节气、民俗)或用途(如礼品、日用)设计统一风格的包装,增强品牌辨识度;最后增加互动体验,在包装上加入二维码,链接至农民画创作故事或线上展厅,提升消费者参与感。包装设计是农民画文创产品价值传递的重要媒介。通过优化包装设计可提升产品视觉吸引力和品牌辨识度,兼具保护功能和文化传递功能,增强与受众的情感连接。
在销售渠道方面,线上线下联动,全方位拓展。线上拓展:首先,开设淘宝、抖音等多种电商平台店铺,利用直播带货模式推广产品。其次,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布农民画创作短视频,吸引流量。然后,与非遗保护平台等文化类网站合作,扩大影响力。线下拓展:首先,在辛集及周边景区设立专柜,结合旅游推广。其次,与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单位合作,举办农民画主题展览和销售活动。然后,进入城市社区文化节举办农民画主题的社区活动,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渠道拓展是农民画市场化的关键环节,线上平台覆盖广、成本低,适合轻量产品,线下渠道体验佳、信任强,适合高值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可形成完整网络,增大产品覆盖面。
品牌建设方面,强化品牌宣传,提升市场认知。一是设计统一的品牌标志、字体和辅助图形等视觉识别系统,用于所有产品和宣传物料;二是开展新媒体营销,例如邀请网红或艺术家拍摄农民画创作过程,制作成短视频进行文化故事传播。同时,发起“农民画DIY大赛”等互动活动,鼓励用户参与创作并分享。三是举办文化活动,定期举办农民画艺术展览、农民画工作坊,吸引媒体和公众关注。并与高校合作,开设农民画选修课或讲座,培养年轻受众。品牌宣传是农民画破圈的核心手段。品牌建设需长期投入,既传递艺术价值,又突出与现代生活的关联性。
农民画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乡村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文创产品开发与市场化运作,能够有效激活乡村经济,实现“文化传承—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辛集农民画的产业化之路,既是乡村振兴的缩影,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未来需政府、企业、村民和学界多方协同,持续探索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让这一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彩。
【本文系2023年度石家庄市社科专家培养项目“辛集农民画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研究”(2023zjpy70)成果】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
投稿邮箱:hbjjrbl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