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 史军勇 刘兆瑜
在中国航空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长河中,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以“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精神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十四五”期间,学校实施“航空航天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路径,2023年底学校优化调整重新组建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深入贯彻校党委关于建设高水平航空航天大学的战略部署,紧密围绕“空天地一体化系统协同”发展理念,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四个维度全面发力,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
智能筑基
构建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学科特色
电子信息学院紧紧围绕学校“更名航空航天大学”和“博士点授权单位建设”两大核心任务,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为学科建设核心,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等4个学科方向,组建“空天地无人平台”“无人机协同安全传输”“航天遥感与测控技术”“通导遥融合技术”等5个创新团队,在低空智能导航、多机协同航迹规划、多模态数据融合等技术难题上取得突破,推动“通信导航深度融合技术”“北斗+5G/6G+低轨卫星的高精度、高时效的定位与通信融合网络技术”等系列国际领先成果在商业航天和低空领域的推广应用。电子信息学院设有电子信息专硕,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硕,拥有智能建筑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科创中原”智能网联无人车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等国家、省、市级科研平台9个;近3年,立项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2026年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硕立项建设,2029年力争电子信息专博点立项建设。
智慧立本
构建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新范式
电子信息学院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精准教学目标—精细教学内容—精确教学考核”闭环控制智慧教学新范式。应用智慧教室、在线课程多维度采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数据,以学习者为中心实施教学目标精准化。基于新工科建设增加《光电探测技术》、《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实施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教学内容精细化推荐。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综合性评估体系,实施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考核精确化,构建“数据—课程—目标—评价—验证”的五维动态耦合持续改进机制。电子信息学院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河南省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团队1个,近3年,立项河南省本科高校智慧教学专项研究项目1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虚拟仿真实验建设项目3个、“十四五”规划教材4部、研究性教学系列项目1个,认定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智联企业
构建产教协同创新人才培育平台
电子信息学院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企业协同一体化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学院与企业共建校企理事会,实施“目标+基于信用的柔性目标”团队动力控制机制,通过明确目标、优化团队结构、动态激励和反馈机制,确保团队高效协同并持续向目标推进,实现“资源为人所用,人为资源增值”的良性循环。近3年,电子信息学院立项建设河南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示范学院(航空航天信息产业学院),与郑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雷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拓展建设新工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智创未来
构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品牌
电子信息学院以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为驱动,聚焦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技术,融合“技术突破+商业模式+社会设计”三位一体,搭建开放式“空天地电子创客工坊”创新人才培养空间,优化学院电子创新协会,批准成立机器人、电子EDA等学生社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验室开放等项目训练,培养集情感、理论、实践、创新融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近3年,获得中国国际创新大赛铜奖1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三等奖1项、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省一等奖2项。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电子信息学院将以浩瀚星空的情怀和笃实奋进的精神围绕学校博士点申报、国家级奖项培育、高水平团队建设三大任务,进一步强化学院“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特色,争取国家重大重点研发计划突破,以更高标准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河南省本科高校智慧教学专项研究项目(教高[2023]334号-39),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YJS2024JD48),河南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示范学院(航空航天信息产业学院)(教办高[2024]13号-19),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教高[2023]36号-79); 河南省高等教育研究项目(2025SXHLX245)]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450046)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