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

推动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周楠 周立云 耿金鹏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百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宝贵精神品格。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的伟大号召。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精神标识,是引领青年、激发青年的精神力量。推动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助于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党的伟大精神,也有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以坚定的历史自信强化价值指引

历史自信是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支柱,是党在“历史环境变迁与时代变局交织”中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底气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再到进入新时代发生的一系列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这些伟大的历史成就不仅构成了历史自信的现实基石,同时也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深入挖掘历史的厚度和文化的深度,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引。同时,历史自信不仅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信心,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在新时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提升理论认知

历史自觉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前提基础,是青年在历史规律面前从“自在”到“自为”的鲜明标识,是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关键所在。只有在深刻把握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青年才能认识到,“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藏着的规律支配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对历史规律及其与偶然性辩证关系的深刻把握中,锻造了高度的历史自觉。这种自觉使党能够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复杂环境中,立足新特征新态势,准确辨识主动应变,紧紧扭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放松。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加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理论教学,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他们对历史规律性的科学认知,进而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正确选择并非“运气”,而是深刻洞察必然趋势、审慎应对偶然挑战的思想成果与实践智慧。在未来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青年大学生能够始终保持高度的历史自觉,应对前进路上的各类挑战。

以无我的历史担当激发责任意识

历史担当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要求。历史担当其核心在于对民族命运与人民福祉的高度责任感,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能够自觉将“小我”的责任融入宏阔的历史进程之中。这种担当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与实践要求。回溯历史,正是一代代奋斗者以无我的担当精神,凝聚起驱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坚强力量。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贯穿始终的是中国共产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定姿态,将无我的历史担当转化为推动历史车轮向前的不竭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这些论述不仅表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事业具有连续性、发展性和阶段性,更说明青年在这场伟大的复兴征程中具有先锋性、进步性和不可替代性。以无我的历史担当激发责任意识,推动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切实增强青年大学生投身创造的自信、把握机遇的主动以及在实践中开创新局的担当精神。最终,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体认自身作为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角色与主体意识,从而自觉并坚定地担当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以勇毅的历史创造实现实践创新

历史创造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品格。历史主动精神强调人民群众通过实践突破外在条件限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代又一代青年在汲取历史智慧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勇于开拓,从而在顺应历史大势中掌握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将勇毅创造的品格作为青年大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撑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青年大学生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高度认知自身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并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增强自信心和主动性。高校必须着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和科研实践,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锻造其成为新时代破旧立新、推动创新的栋梁之材。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是历史创造的必然品质要求,时代新人正是需要在汲取丰厚历史智慧的基础上,葆有这种无畏的创造锐气与开拓意志,才能在准确把握历史潮流中有效掌握历史主动权。

[本文系基金项目: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学生工作)专项课题,项目编号xjjxg2024—03;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学生工作)专项课题,项目编号xjjxg2024-18;扬州大学工会工作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21YB10;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项目编号2020SJB1025;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25052043690]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225009)

2025-07-31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7037.html 1 推动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