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逸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尤为关键。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字化环境对初中教学工作的影响
教学模式的创新突破。数字化环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推动数学教学模式实现质的飞跃。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发布预习视频,课堂时间则用于重点难点解析和互动研讨。翻转课堂模式重新定义了教与学的关系,学生课前通过数字化资源完成基础知识学习,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深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式学习在数字化工具支持下得以有效开展,学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统计软件等工具进行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
教学资源的深度拓展。数字化环境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支持。国家级智慧教育平台整合了优质教学资源,包括动态课件、微课视频、交互式练习等。各类教学软件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视化、直观化,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大数据技术还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适配的学习内容。这些数字化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提高了教学效率。
数字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优化策略
充分利用教学工具,实现精准教学。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往往局限于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批改,这种单向的反馈机制使得教师难以全面把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数字技术的引入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测与即时反馈。教师可以借助智能评测系统精准识别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难点;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形成良性的教学互动循环;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学习档案系统,开展个性化辅导。这种数据驱动的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够优化设计,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精准化教学。
例如,在华师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智慧课堂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实例,如伸缩门、建筑结构等,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几何特征。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拍摄校园中的平行四边形物体并标注其边角关系,即时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师借助智能分析系统快速评估学生作品,准确识别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程度。针对发现的学习难点,教师运用动态几何软件演示平行四边形边长、角度和对角线之间的变化关系,重点讲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特性。随后组织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利用绘图软件构造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并验证其性质定理。作品完成后,通过交互式白板展示各组的创作成果,开展小组互评活动。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系统智能推送平行四边形基础认知微课,并提供分步骤的建构指导。通过全过程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教师能够精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为实施差异化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有效促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深入理解。
形象展示问题,突破教学难点。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具有显著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特点,各知识之间环环相扣,解题过程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个概念和方法,这种复杂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挑战。对此,教师可以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和系统整合,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比如通过动态演示、三维建模等可视化技术,将抽象的数学原理和公式转化为直观形象,大大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
例如,在华师版八年级下册“函数的图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设计一个快递配送的探究活动。第一,通过智慧课堂展示动态物流地图,让学生以调度员身份观察快递车的行驶轨迹;第二,利用GeoGebra软件实时绘制车辆“出发-装货-返回”全过程的s-t函数图像,用不同颜色的线段直观呈现匀速行驶(斜线)、停车装货(水平线)等运动状态;第三,组织学生分组设计配送方案,要求他们根据不同的行驶速度、停留时间等参数,自主绘制对应的函数图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最后通过课堂互动系统展示典型作品,引导学生总结“斜率表示速度”“水平线表示静止”等图像特征,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建立函数图像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双向联系,从而深化对函数图像本质的理解。
布置数字化作业,提升教学效率。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估环节,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字化背景下,对作业进行数字化设计,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灵活性。比如,教师可以利用App上的作业统计分析,对学生的完成时间、完成情况、共性的错误点进行精确把握,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后续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和调整,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
例如,在学习完“分式的运算”后,教师可以借助智慧作业平台发布分层练习任务。基础层作业包含分式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题,系统自动批改并即时反馈错误步骤,同时推送相应的运算规则微课视频;提高层作业设计生活情境应用题,如调配溶液浓度、计算工作效率等,要求学生提交解题过程的思维导图;创新层采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或在线协作平台,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教师通过学情分析系统实时追踪每位学生的练习数据,针对普遍存在的通分错误、约分不彻底等问题,在下节课设计专项训练,同时对掌握较好的学生推送分式方程的拓展练习,实现个性化学习指导。
结束语
总的来说,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更通过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当在保持教育本质的前提下,继续探索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之道,让数字化真正成为推动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湖南 衡阳421000)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