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 李宇佳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催生了“新财经”这一新兴经济形态与学科发展前沿。“新财经”不仅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对传统财经教育的响应与拓展,它要求人才培养具备知识复合性、素质能力综合性等特征,培养既有理想信念又能适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不能故步自封,而应主动拥抱时代变化,将“新财经”理念融入课程建设,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国际视野”的复合性高素质人才。
面向数字经济前沿
深化思政课的科技赋能与伦理反思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以其高度体现数字化、智能化、交叉融合的发展势头,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乃至人类生活方式。新财经教育强调数字技术跟财经知识的融合创新,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财会、管理等领域大量应用,这给思政课配备了生动且极具时代风格的内容载体。
首先,思政课应主动把数字经济前沿知识融入进来,实现“科技赋能”态势下的内容革新。教师要引领学生认识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效能,把握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国家战略要义,点燃学生的科技兴趣与创新意识火花。例如,在剖析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时,可结合数字经济里的技术革新与模式创新,剖析它是怎样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实现社会财富的累积。同时,要号召学生在思政课中运用数字工具开展学习与探索,如用数据分析工具去探讨社会经济现象,或凭借虚拟仿真平台模拟数字经济的相关场景,从而增进他们的学习体验及效果。
其次,数字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不少伦理挑战以及治理上的难题,这为思政课铺就了深厚的“价值引领”和“文化滋养”道路。数据隐私的安全保障、算法引发的歧视、数字鸿沟、人工智能社会责任等,均为思政课可深入探讨的课题。教师需引导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考量,用辩证眼光看待数字技术对社会形成的影响,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伦理判断本领。采用案例讲解、专题座谈等形式,引导学生思索数字经济发展时怎样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科技呈现向善的走向,从而服务人类发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中关于科技伦理和责任担当的更高要求。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
强化思政课的宏观视野与使命担当
“新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响应与调适,强调扎根中国大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与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高度契合,思政课要紧密贴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协助学生把握“新财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的宏观视野与历史担当感。
思政课可借助引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把“新财经”放在国家发展的大局背景下进行解读。当讲解习近平经济思想时,可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内容结合起来,讲解构建现代化经济治理体系对“新财经”人才的需求要点。思政课要引导学生分析国家在金融改革、产业升级、共同富裕等方面所做的战略部署,以及“新财经”借助科技创新、产教融合等途径,助力化解实际矛盾,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这能够促使学生把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去,进而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此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政课应与“新财经”的“国际视野”要求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全球战略思维。在讲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候,可探究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对我国“新财经”发展造成的影响,再提及中国提出的经济治理方案及贡献。通过分析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领域存在的复杂性,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对世界多样文明的敬重感,增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感,这不仅是对“国际视野”做具象化处理,更是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深层挖掘拓展,让他们得以凭借大国国民担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面向学生职业发展
促进思政课的实践转化与素养提升
“新财经”教育培养的人才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得具备处理综合性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品格。传统财经岗位有了本质上的根本性变化,要求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得适应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因此思政课应同学生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把抽象的理论转变为具体行动的指引,借此达成“产教融合”与“实践拓展”局面下的育人功效。
思政课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未来职业领域对“职业素养”的更高要求。基于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对诚信、合规、创新、协作等职业伦理的重视尤为突出。思政课可借助引入财经领域典型案例,像金融风险案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例等,带领学生进行职业伦理方面的思辨,培养其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与法律素养。并且通过邀请业内专家、杰出校友开展职业发展分享活动,让学生掌握“新财经”行业的前沿资讯和职业挑战,助力其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
思政课应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聚合,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将思政理论运用到“新财经”领域创新创业项目分析里,思索怎样在商业实践中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凭借与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的合作,实施“新财经”背景下的思政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里体验、思索与感悟。这既能够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又能提升其说服力,更能够协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夯实坚实的思想基础与行动自觉。
[本文系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研究”(2023cxcy076)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050061)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