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莎莎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要结合大数据、社交媒体、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积极探寻社会宣传数字化赋能的实践进路,使受众选择“新身份”、开启“新生活”、享受“新体验”、开辟“新视角”,这对于提升宣传效果、增强公众参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互联网的无边界性使得宣传信息能够突破地域限制,快速传播至更广泛的区域,让社会宣传的影响力呈几何级数增长,社会宣传数字化赋能已成为提升宣传效果、拓展宣传渠道的关键策略,成为顺应时代潮流、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结合大数据、社交媒体、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积极探寻社会宣传数字化赋能的实践进路,使受众选择“新身份”、开启“新生活”、享受“新体验”、开辟“新视角”,这对于提升宣传效果、增强公众参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盘活宣传队伍资源,点燃数字化新引擎。传统社会宣传方式往往受限于地域、时间等因素,难以精准触达目标受众。而数字化赋能后,借助大数据分析,能够精准描绘受众画像,实现“千人千面”的宣传内容推送。随着数字基建的加快推进、网络信息传播手段的日益多元、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要根据移动互联网的规律布局并匹配资源,让资金、技术、人才向移动互联网方向倾斜,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培植发展数字社会宣传“沃土”。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锁定目标受众,提升宣传精准度与覆盖面,收集和分析海量的用户数据。如浏览历史、兴趣爱好、地理位置等信息,了解公众的关注点和需求,实现精准的内容推送。要加强联动发展、项目落实、品牌打造、系统谋划,制定和落实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推进社会宣传发展政策举措,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打造数字化互动体验,增强公众参与感。例如,针对环保宣传,可依据大数据分析出对环保议题感兴趣的群体特征,为他们量身定制诸如环保知识科普、绿色出行倡议等内容,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激发数字化新动能,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构建多元传播矩阵。从长远的社会发展视角来看,社会宣传数字化赋能有助于构建更加开放、透明、高效的社会沟通机制。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多样的传播形式。要从家国情感、集体情感和个人情感等多维度为宣传增添温度,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层面充实情感宣传的内容,以较为隐性的价值引领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要按照“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要求,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青年讲师通俗讲、驻村干部敲门讲等方式,全力打造集专业队伍宣讲、阵地教育、群众宣讲于一体的理论宣传宣讲矩阵,促使党的政策在河北省落地生根。要聚焦民生实事,开展“数字赋能,全民共享”活动,反映“新成就”、放大“新经验”、拓展“新空间”、调出“高质量”、宣出“新动能”。例如,举办消防安全知识竞赛,参与者通过答题闯关,在轻松有趣的过程中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同时还能分享活动至社交平台,吸引更多人参与。
开创数字化新技术,拓宽数字传媒宣传途径。社会宣传不再是一场单向的宣传运动,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社会实践。要围绕“互联网+社会宣传”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的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市一县一区一镇一村”数字社会宣传示范试点,努力营造既有大树、森林,又有灌木、小草的“数字社会宣传雨林”。聚焦拉框架、打基础、强优势、补短板,全力提升主力军应对复杂局面的数字宣传能力,为河北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助力。要统筹推进“四大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建设,使社会宣传更具标签性、品牌性。要紧紧围绕推动媒体深入融合发展,坚持用主流价值观引导算法推荐,在使用大数据、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时,应优化算法技术对宣传的推荐功能,强化全媒体宣传交流中的主流价值导向;大力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新技术、新运用、新表达、新呈现,让拥有悠久历史和红色文化的河北省焕发青春。
坚持分众化宣传新理念,提升受众客体的接受效应。在增强公众参与度方面,数字化手段为社会宣传注入了新的活力。要多运用对比式、介入式、嵌入式、互动式等方式宣传新思想,多采用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形象化等方法,学习思想、增强党性、注重实践、建立新功。加快信息内容融合步伐。整合博客、播客BBS论坛、网络社区等关于事件的信息传播,完成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变。要树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的全媒体社会宣传理念,优化社会宣传内容生产、构建多元化社会宣传产品结构,激发数字化河北社会宣传的原创行为,实现由“沉浸式”内容生产向“沉浸式”篇章生产跃进。要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占领新兴传播阵地,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锚定数字化新方向,提升社会宣传质量效果。在数字化平台上,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顺畅,各方能够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共同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与解决中。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还能增强公众对社会事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要充分发挥全媒体环境中各要素的作用,通过图文、视频、音频、虚拟影像等多种形式连接多个移动终端,创造性地使用,善于使用托物言志、借景明理、俗言俚语的时代化表达手法,让中国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更接地气,使受众在面对繁杂琐碎的信息时,能廓清宣传背后的潜藏意图和价值倾向,贯穿受众在线行为的全过程,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要坚持“二为”方针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多出精品为目标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优化社会宣传内容生产,构建多元化社会宣传产品结构,指导运用3D打印、AR(增强现实)、数字建模等技术,打造一批形式上融通古今、视听上虚实联动、审美上雅俗共赏、内容上积极向上的优秀产品,形成具有强大传播力、影响力的传播矩阵。
(作者单位:张家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