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世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如何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融入路径,旨在推动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上好每一堂思政课,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路径;文化自信
结合传统文化
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与智慧结晶。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很多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且生动的教学资源,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充实饱满,更有说服力;同时,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历史内涵,比起千篇一律的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较为刻板的模式,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更加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领悟,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与精神内核,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从而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承担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成长为兼具文化底蕴与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传统文化
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现阶段,许多高校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相关课程设置有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学内容分散,课程层次不分明等问题,缺乏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无论是面向低年级学生的基础认知课程,还是面向高年级学生的深度探究课程,在内容衔接和难度梯度设置上都不够合理,难以满足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需求,未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教学效果。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
许多思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研究不够深入,把注意力紧盯书本内容,缺乏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有效地融入思政教学中,制约了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效果,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传统文化修养非常关键。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是推动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第一,在课程设置上,应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规划课程,理清哪些课程哪些年级先上后上的关系。第二,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与思政理论的契合点,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时融入“民惟邦本”的传统民本思想,实现二者有机融合;第三,加强课程资源开发,运用新媒体平台不断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收录经典案例、微课视频等素材,并合理安排课时,确保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与连贯性,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需打破传统模式,以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为核心,构建多元互动的教学体系。一方面,将经典古籍、传统艺术等文化载体融入课堂,借助传统文化、道德观念阐释价值观,让学生在文化赏析中感悟思政内涵。利用当代科技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如借助VR技术还原古籍和传统艺术文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引入项目式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项目,如策划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制作非遗文化宣传作品等。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感染力,提升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应构建系统化培养体系,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参与传统文化专题研修班,邀请文史哲领域专家开展讲座,系统提升教师对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历史脉络、精神内核的理解与把握,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传统化文化知识,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鼓励教师参与传统文化相关学术研究与实践活动,如非遗传承调研、古籍整理等,在实践中深化认知,激发教师主动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的积极性,打造一支既精通思政理论又具备深厚传统文化素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结论
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可以有效推动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坚定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高校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其发挥更大的育人价值。
(作者单位:湛江科技学院,广东 湛江 524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