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

百年党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研究

□刘晓东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与党史学习教育目标契合,将百年党史融入该课程教学内容意义重大。一方面,这是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落实“四史”宣传教育部署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树立正确党史观,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当前,相关专门研究成果尚待丰富,本研究致力于填补这一空白,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命题。在百年党史中,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生动诠释了如何实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例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中国共产党并没有盲目地进行军事对抗,而是深入分析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毛泽东同志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既尊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群众基础深厚等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通过这种方式,党将主观的革命理想和策略与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相结合,逐步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议题与工作路线的转变,深刻反映了实践与认识之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以党的七大为例,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关键时期,党通过长期的抗战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国革命的形势、任务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七大系统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这一路线是党在抗战实践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和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成果,这一决策是认识的升华,此后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验证和发展了这一认识。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党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需求和疾苦,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从而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例如,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一些挫折,但党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错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中国共产党实践活动的科学指导。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充满艰难曲折,生动展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封建专制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中,尝试过多种社会形态,但都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社会形态的重大跨越,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遭遇了诸多困难和挫折,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一定影响,这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的曲折性,但党始终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再次证明了社会形态更替虽然道路曲折,但总体趋势是前进的。

二、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的改革和建设深刻地反映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和规律,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为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改造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并调整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而产生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束缚着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我们党敏感地觉察到了这一矛盾,因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更相适应,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变革也在继续进行,使之与经济基础变化相适应,如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上层建筑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保障等,这些改革举措是我们党对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在一定时期内的深刻领会与应用,并通过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不断调整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本项研究致力于将百年党史整合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期望本研究能够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并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积累有益的经验,有助于培养新时代正确世界观、党史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才。

[本文系青岛电影学院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JY202309]

(作者单位:青岛电影学院,山东 青岛266520)

2025-05-2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2871.html 1 百年党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