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田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是由张贵婷教授等三位学者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新教材。该书以“健康中国”战略为背景,围绕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内容体系,体现了新时代体育教育的多元性与前瞻性。
内容架构: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渗透
本书分为“理论篇”与“技能篇”两大模块,覆盖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体育保健、体质检测以及球类、游泳、武术、操舞、户外运动、冰雪运动等十余项技能教学。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教材“重技能、轻理论”的局限,通过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例如,书中不仅详细解析了各类运动的规则与技术要点,还融入了体质健康评价与康复锻炼指导,强调“运动-健康-终身”的关联性。
核心价值:健康素养与终身体育意识
本书紧扣“健康教育”主题,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深度融合。例如,理论篇中系统论述了运动损伤预防、营养学基础及心理健康维护;技能篇则通过冰雪运动、户外拓展等新兴项目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终身锻炼习惯。此外,书中强调“跨学科融合”,如将体育与德育、美育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协作与竞技对抗提升综合素质,体现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理念。
内容创新:“非遗”彰显文化自信
“梅花拳”作为我国首批“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内容首次纳入高校教材,大大提升“非遗”宣传与推广的力度,彰显文化自信,本书充分通过“双色印刷”“可视化图表”的结合,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技能篇中武术、瑜伽等项目的动作分解图示清晰,便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适用性与社会意义
该书定位清晰,既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标准化教材,也可作为社会体育爱好者的参考指南。其内容兼顾普适性与地域特色,例如,对冰雪运动的详细讲解,呼应了冬奥会后的全民冰雪热;而户外运动与生存技能的引入,则契合了当代青年对探索性运动的需求。此外,书中附带的体质健康评价标准与锻炼计划,为大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改进空间与展望
尽管本书在多方面表现出色,但仍有可优化之处。例如,可增加更多“新兴运动项目”(如飞盘、攀岩)的实践指导,并强化数字化资源的互动性(如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此外,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体能需求,或可增设“职业实用性体育”专题,进一步提升教材的针对性。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优秀教材。它不仅重构了高校体育教育的知识体系,更通过创新形态与内容设计,推动了“终身体育”理念的普及。在健康中国战略与教育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本书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新范式,值得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深入研读。未来若能在动态更新中持续融入社会需求与技术成果,其影响力将更为深远。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