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丽
当前“党建+”视域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党建工作能够引领国际化办学的方向,确保在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经验的过程中,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立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党建工作能够凝聚各方力量,为国际化办学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推动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创新与发展。然而,如何将党建工作与国际化办学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如何在国际交流中传播中国党建文化,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党建+”视域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的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党建+”;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创新路径
“党建+”视域下
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国际化建设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水平可以通过与国际先进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模式等,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实际需求,开发新的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的课程内容体系,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其次,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可以培养出满足国际化需求人才。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企业的国际化对具备国际化视野、跨文化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通过国际化办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国际先进技术、文化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更多符合未来国际工作环境需要的人才。
最后,国际化建设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国际影响力。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国际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展示中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办学特色,能提高高职院校在国际教育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与国外高校共同开展合作办学、联合科研等活动,不仅可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还可将中国职业教育的经验、模式传向世界,为促进全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作贡献。
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文化与语言障碍
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涉及不同的国别和地域,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价值、理念、思想、行为习惯等角度的不同。不同国别、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代表的价值观不同、思想迥异、行为方式各异,从整体上会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教学的接受性,国际交流合作中的师生难免出现价值观的误解与思想分歧的现象。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容易对同一个问题给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所以,也影响了双方之间的交流。
二、教育体系差异
主要表现在跨国合作办学中课程对接涉及几个国家,不同的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会有不一冲突。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差异体现在国家的学制差异、学位的差异、课程的差异上。有的国家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课程都侧重于项目实施和实践;有些国家职业教育则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课程体系以学院课程为主。在跨国合作办学的情况下,教育体系之间的对接,如何实现课程对接是一个问题。除此之外,不同国家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异。有的国家在国外院校课程安排上,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以引导者的角色去完成教学;国内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更侧重传授给学生以知识,更倾向于教师的教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适应教学方式造成一些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教学效果。
“党建+”视域下
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创新的策略
一、党建引领下的理念创新
“党建+”视野下,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首先要在办学理念上进行创新,而党建工作在其中起着领导核心作用,党建是国际化办学理念创新的重要引领者。党的建设引领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创新,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通过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充分认识国际化办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开展国际化办学的外事工作中,用党的建设引领创新,将培育、树立学生的民族、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与国际交流教育有机融合,在领略世界各国最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技术的同时不忘中国传统文化根基,时刻牢记为国争光、为国争誉、为国分忧的使命。党建引领办学理念创新,主要表现在党组织通过组织学习和培训,引领和引导高职院校校长和教师及时准确把握国际化办学中“国际”的发展趋势,围绕国际化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和人文素养,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收集、分析国际职业教育的新观念、新模式、新技术、新方法,进而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国际化办学理念。在关注现代产业变革与职业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冲击和挑战的基础上,党引领高职教育改革与国际产业变革和用人需求相衔接,通过调整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目标与国际接轨培养一技之长和一专多能的产业急需专业人才。
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建设
政策支持与保障。发挥党建力量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是支撑国际化办学的重要保障。党组织通过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协商,反映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需求和困难,争取政府给予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在政策方面,争取政府出台鼓励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政策性文件,对学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师生交流、国际科研合作等工作予以政策方面支持。在资金方面,争取政府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项目工作开展,如师资培训、课程引进、国际交流活动等。给予高职院校更多开展国际交流的机会和条件;党组织组织学校参与政府主导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的联系与协作,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合作平台搭建。利用党建引领构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渠道。党建工作具有组织上的优势、资源优势和凝聚力优势,可以党建为抓手、组织为依托,整合学校和学校外部资源,构建与国外高校、企业、教育机构等广泛合作关系,依托党建构建平台,促进学校与国外高校的校际合作,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开展师生互换、联合培养、学术研究合作等合作项目。依托党建构建平台,促进学校与国外企业开展企业实践、订单培养、技术应用与研发、共建基地、共建实验室、共建产学研结合基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共同招生、人才输送等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就业机会。依托党建构建平台,促进学校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沿线国家的大学和教育机构等合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三、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
培训与提升。以党建引领师资国际培训、交流活动开展,是提高师资国际化水平的有效渠道。党组织可以将国际培训纳入学校党建年度工作计划当中,通过组织教师国际培训、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出国访学等活动拓展教师国际视野,提高教师国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教师国际教育教学能力。通过选派教师出国去国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学习,学习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回国之后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党组织开展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活动,带动教师积极参加国际教育教学培训,拓展教育教学国际视野。党组织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国际交流研讨会活动,通过教学、教研类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党员教师的互帮互助,加强合作,共同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国际化办学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人才引进与激励。吸收引进国际优秀人才,通过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参与国际化办学,是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党组织可以建立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化办学的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将教师参与国际化办学的业绩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职称评审体系,在教师评奖评优、岗位竞聘等方面给予支持;将教师参与国际化办学作为学校评价教师业务水平的考量内容,纳入学校教师业务水平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可以设立国际化办学专项奖励基金,对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课程开发、国际科研合作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课程与教学资源国际化改革
课程体系优化。发挥党组织作用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要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际教育发展走向,以学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学校国际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增设国际通用型的专业课程、跨文化交流类课程,使学生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引进国际先进课程教学内容和案例,了解国际行业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通过开展党建思政课程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国际化课程体系,对国际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要给学生上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教师发掘国际课程的思政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国际知识的同时也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
教学资源建设。整合党建资源开发国际化教学资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党组织能整合学校内外资源,与国外高校、企业、教育机构联合建设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在线课程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展在线教学,共同分享教学资源,使学生拥有国际先进的教育教学内容。党组织能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资源建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资源开发水平。党组织能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资源开发培训活动与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与国际课程开发水平。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发校本教材、教学案例、在线课程等具有学校特色,又具有世界水平的教学资源,充实学校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支持。
结论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和教育国际化不断发展背景下,高职国际化办学将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高职“党建+”视角下应对挑战、抓机遇、实现创新实践与超越必将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呼延慧.“中文+职业技能”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2024(30):69-71.
[2]覃锋.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的路径探索[J].文存阅刊,2025(2):174-177.
(作者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3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