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

汉语言文学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分析

□青飞宇

汉语言文学专业承载了文化人才的培养重任,专业内容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应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将传统文化融合在专业教学中,可凸显汉语言文学的人文优势,并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同时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深化专业教学成效。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向探讨了汉语言文学的教育问题,说明了汉语言文学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以及当今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探索了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策略,提升教育质量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汉语言文学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诸多经典作品,提炼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学习品读作品,可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基因与风采,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汉语言文学作品蕴含了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塑造、语言艺术等诸多审美因素,通过教育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增强其鉴赏能力,进而发展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意识。另外,汉语言文学作品可陶冶道德情操,让学生体会到人生哲理与道德观念,促进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

一、表达方式相对单一

当前,学生所处的环境更加多元化,也对专业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侧重于理论层面,动态化与情境化效应不足。学生仅仅体会到平面的文学知识,难以走进学科深处,对文学作品内涵与精髓理解不足,自然无法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应革新表达方式,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促进文化传承。

二、传统文化色彩不足

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侧重于学生就业,相对忽视了传统文化因素,未重视日常课程教学中的文化因素,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学理念与方式也会影响优秀文化的传承。若过多重视知识讲解,未意识到实践类课程的重要意义,则会遏制学生的汉语言学习兴趣。当前教材安排了传统文化类的内容,但是剖析程度不够,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效率。

三、教学视野不够开阔

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容广阔、内涵丰富,潜在教学空间较大。然而当前教育的延伸效应不强,未重视与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作品的理解停留与语文层面。事实上,汉语言文学的艺术特性突出,跨学科教学条件良好,应主动探索专业教学的跨学科策略,打开优秀文化传承的新空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教育策略

一、革新文学表达方式传承传统文化

革新表达形式,可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新活力。立足于汉语言文学创作融入传统文化因素,可增强汉语言文学的吸引力,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心理距离,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空间。

例如,可充分利用VR、AR等先进技术增强教学沉浸性,让学生在立体化氛围中体会传统文化之独到魅力。可建立“穿越式”的课堂,增强学生的身临其境感。针对文学名著《红楼梦》,可建立虚拟现实体验馆,让学生从历史视角体验古代生活习惯以及建筑风格,激发学生兴趣。可设计汉语言文学类的互动小说和游戏,让学生以全新视角体会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立足于传统文化开展教学活动

汉语言文学承载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因素,基于传统文化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可促进学科教学的多元化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例如,基于传统文化导向扩展课程内容,将古代文学、哲学引入汉语言文学体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世今生及其多样性,潜移默化中发展文化素养。要发掘古典诗词、传统礼仪类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以《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的解析为契机,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还可鼓励学生参与茶艺、书法等文化气息的活动中,使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发展审美情趣。

三、基于跨学科导向拓展教学范围

汉语言文学内容丰富,开展跨学科教学,可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视角;同时,专业教学更立体,更贴合学生的兴趣点以及认知特征。

例如,通过汉语言文学与历史的跨学科,增强学生学习的时空感并使其体会故事叙述的亮点。可与历史专业教师沟通,共同编纂有历史背景的文学故事,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体会文化符号乃至演变过程。或者,与艺术类学科融合,通过视听感官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与艺术类专业教师联合教研,为经典文学作品创作音乐、图画,抑或是为艺术作品附加文学介绍,以跨界形式展示汉语言文学的多重魅力,让学生在审美氛围中理解优秀文化的价值。

综上所述,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切入点,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形成文化自信,发展专业能力乃至综合素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应明确自身教育定位,主动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结合文化传承的要求面对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并积极创新优化,做到知识技能传授与文化素养培养双管齐下,提升文化内涵的培养成效并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

(作者单位: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

2025-05-15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2489.html 1 汉语言文学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