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彪
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1953年7月,毛泽东在重印的《二中全会决议》上作批示强调,“不作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些掌、不以人名称地名、不把中国人和马恩列斯平列”等“六条规定”。2012年,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六条规定”到中央八项规定,这是变,不变的是党中央抓作风建设始终如一的坚强决心。高校廉洁文化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是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三色”观念育人才,廉洁文化显本色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山西唯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从建校之初就注重财经类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一方面,对学习者“学以致用”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更对秉持职业道德有更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对“严肃财经纪律”“防范金融风险”“过紧日子”等作出重要指示,这些内容应成为财经类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应有之义。
矢志传承兴邦报国之道、培养经世济民之才是学校始终坚持的目标。“红色文化打底色,晋商文化增亮色,廉洁文化显本色”,这就是人才培养的“三色”观。如果说晋商文化增亮色,更多凸显商业文化特色,那么红色文化打底色就是对商业文化的保护和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廉洁文化在塑造财经类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红色文化打底色,目的在于培育忠诚担当靠得住的人才;商业文化增亮色,目的在于培育精打细算用得上的人才;廉政文化显本色,目的在于培育廉洁自律信得过的人才。“三色”职业观成为该校财经商贸专业人才的重要标准。
“三馆”场景同发力,丰富资源铸廉魂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了“制定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讲好中国反腐败故事”。高校也要讲好自己的廉洁故事。廉洁文化的融入,能够引导高校学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推动高校师生在心中种下清廉的种子。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围绕廉洁文化主题,依托“一地一馆一室”开展系列活动。一地指校内清廉文化基地,依托学校图书馆复兴文库经常性开展读书、荐书活动,深刻理解清廉教育的核心,共同促进廉洁文化的繁荣。一馆指会计文化示教馆,该馆陈列了从明朝晚期到现代的各种算盘、算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教材以及各种会计计量器具和文化展品共150余件。一方面用于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通过了解会计发展历史,感受会计文化,激发专业兴趣,并树立“打好铁算盘、算好人生账”的人生规划。另一方面用于对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深刻理解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的真正内涵。马克思主义学院VR实训室定期购置廉洁文化资源,充分使用党风廉政建设主要案例馆、历代名人家风家训等内容。头戴VR眼镜,视线前方就出现了一个展览馆,轻按手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件件鲜活的案例,让廉洁学习教育更具数字化、智能化。VR实训室、会计文化示教室、图书馆复兴书房“三馆”已成为校内外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习、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
“三风”育人结硕果,至诚至信塑卓越
校风教风学风良好的“三风”体现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师生的精神风貌和教育教学的成效,是良好形象和声誉的关键。廉洁文化所倡导的公正、廉洁、诚信等价值观,是学校“三风”的重要体现。只有廉洁文化深入人心,才能形成积极向上、清正廉洁的学校精神,从而激励全体师生共同追求卓越。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秉持“至诚至信、至善至美”的校训,其中至诚至信是前提。诚信是做人之本,成才之要,立业之基,失信就等于失败。“至诚至信”诠释了忠诚与热爱,体现了职业操守、职业要求、职业道德。当每一名学子入学之时,做一个诚信财经人的理念就会伴随全过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成为所有学生的职业信仰。
高校廉洁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上线质量管理平台,探索数字化在清廉学校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中的应用,完成线上任务分解,119个具体措施将“清廉学校”建设任务具体化。学校定期召开以“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育人氛围”为主题的党建工作研讨会,形成并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落实落细。学校将廉洁教育列入学习大纲,作为新入职教师的必修课,并前往狄仁杰文化公园开展“廉风润心,德教同行”的廉洁实践课。系列活动的开展其目的在于形成干部廉洁从政、教师清廉从教、职工清廉从业、学生清廉修身的良好育人生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互有关联,自带廉洁文化因子。建设新时代廉洁文化需要深厚的历史素养、党性修养、文化滋养和理论涵养。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了廉洁为民的红色基因,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凸显了廉荣贪耻的价值观念,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涵养了崇德尚廉的文化精华,这些都成为推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底气、骨气和勇气。
[本文系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2024年校课题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