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媛
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精神包含着深刻的科学内涵。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等都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应有之义。为了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与发展,以遵义会议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为案例,根据课程目标,实现各学段内容有效衔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的现实性。
在将遵义会议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依据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任务、学生的发展阶段认知水平、课程标准、教材体系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找准彼此的契合点,建立一套既紧密相连又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
第一,小学阶段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小学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起始阶段。将遵义会议精神融入,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奠定坚实基础。该阶段的课程目标重在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根据该阶段的课程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政治意识不能超前形成等,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将遵义会议事件融入,让学生初步了解遵义会议的地位和意义,同时以主题班会、做游戏等方式将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坚定信念、民主团结等这部分精神融入。坚定信念精神,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民主团结精神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鼓励他们在集体中发挥积极作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中学阶段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该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提升、学习能力提升、思想品质提升的关键期。初中阶段的课程目标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的课程目标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根据课程目标,在具体内容安排上,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初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共识和深厚感情等。遵义会议精神与中学思政课的主要内容相契合。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通过遵义会议实现了自我纠错和战略调整,这种在绝境中求生存、在危机中谋发展的精神,正是爱国主义最深刻的体现。可以说遵义会议精神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科书。遵义会议的核心价值之一是民主团结而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党的领导人通过集体讨论和民主决策,成功解决了党内分歧,形成了统一的行动纲领。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正是中学阶段思政课集体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思政课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教育,核心在于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遵义会议精神正是这种制度优势的历史起点。会议中,党展现了独立自主的决策能力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种能力后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因此,遵义会议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其背后的内在逻辑是将遵义会议精神与思政课核心内容相融合,实现两者的相互统一。
第三,大学阶段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具有引领和深化的地位。该阶段的课程目标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课程目标,在具体内容安排上,要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党史、国史、形势政策教育等。遵义会议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体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具体的实际问题,与高校思政课的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相契合。具体来说,遵义会议精神的坚定信念让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困难而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新时代,遵义会议精神的融入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当下,依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又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应深入学习遵义会议精神,立足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现在的中国,是强起来的中国,我国之所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正是凭借独立自主的精神。在社会发展迅速、矛盾日益复杂的当下,要充分发扬团结友爱精神,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充分发挥民主作用,广泛听取意见,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扬民主团结精神。因此,将遵义会议精神融入大学思政课时,要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层面来融入遵义会议精神的基本内涵。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