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各地人民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实践中所创造凝结出来的优秀先进文化。云南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我国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启迪人民智慧、砥砺人民意志、提升人民信心的重要精神涵养,更是民办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最直接、最鲜活的资源,积极将云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民办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应当深刻把握云南红色文化资源在民办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融入价值,积极探索有效的融入路径,促进红色文化教育和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来有效强化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厚植他们的爱国情怀,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红色基因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人才。
云南红色文化资源在民办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融入价值
首先,将云南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来,能够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在生动、鲜活的革命历史文化学习中,感受我们党领导下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英勇斗争的精神,不断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内涵性、亲和力,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其次,云南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具备优秀的思政育人价值,将其融入本课程教学中来,不但符合本课程教学的本质目标,而且也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大思政”育人工程的必要之举。这也有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们塑造自己的民族观、历史观和价值观,有效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文化素质和红色信仰,进而推动他们逐步成长为品德高尚、素质全面和信仰坚定的新时代好青年,助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云南红色文化资源在民办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一、基于云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纲要》教学内容
丰富的教学内容与资源建设是保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要素。在新时期,我们应当在充分肯定云南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价值的同时,积极将这些鲜活的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来,以此来丰富本课程教学内容,加深学生们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在丰富的红色文化中收获更多知识与成长。
首先,我们要基于教学内容,把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节点,适时融入云南红色文化。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融入具有代表性的云南红色事迹,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气概和爱国情怀;可以基于土地革命等相关教学内容,来引入扎西会议以及小东山暴动等革命历史实践,强化学生们的革命认知和爱国情怀;基于抗日战争部分的教学需求,我们可以将云南地下党组织积极发动群众,为抗战部队筹备物资、传递情报的感人故事引入教学中来,从而在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们的民族情怀、爱国情怀。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具体的近代史事件,与学生们一同探讨一下云南地下党革命斗争精神、长征精神、杨善洲精神以及老山精神,引发他们对于这些红色文化与精神的深思,培养他们爱国爱党的情怀,厚植他们的红色基因。
其次,我们可以基于云南红色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来开展“红色近代史”专题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们的历史认知,推动红色教育和历史教育的深度融合。例如,我们可以基于教学内容,与学生们共同开展关于云南红色文化方面的专题探讨活动,如可以开展“西南联大教育救国”专题教学、讲好“两条麻袋”故事主题教育、“滇西抗战的烽火岁月”主题探讨等教学环节,以此来更好地利用云南红色文化来丰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内容,加深学生们对于近现代史,特别是红色历史的认知与记忆,促进他们历史素养和红色基因的培养。
二、基于云南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纲要》教学方法
丰富的内容需要有科学的方法为支撑,在推进云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此来抓住学生们的“眼球”与思维,提高他们的“抬头率”和“点头率”,让学生们能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更好地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可以将“案例教学”引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通过引入一些云南红色文化方面的鲜活案例,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深刻体会和全面成长。例如,我们可以基于解放战争方面的教学需求,将“七一五” 爱国民主运动、滇南战役等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来,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自行搜集相关方向的革命素材,并化身“宣讲员”来向大家讲述这些峥嵘历史,培养他们的红色文化自豪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我们可以将“信息化”手段引入到教学中来,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现代化技术来强化云南红色文化融入效果。例如,我们可以基于微课、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云南红色文化相关的视频、图文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运用抖音、微博等短视频平台来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定期向学生们推送云南红色文化方面的数字学习资源,让学生不限时间和地点地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发学生在网络上的互动探讨,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网络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提升。
再者,我们可以将“项目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组织学生们进行项目探究,让他们在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中,体会红色文化内涵。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草鞋大嫂”的故事进行探究分析,深挖其中的红色文化内涵。期间,可以在班内组建多个“历史小组”,引导他们寻找资料,自行探讨、分析和总结,最终逐一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做好总结式教育工作,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能保障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成长和红色基因的培养,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基于云南红色文化资源,优化《纲要》教学实践
理实结合是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原则。在推进云南红色文化资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积极推进多样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们的理论认知,让他们能够将文化和精神收获自觉转化为自身行动,将红色精神践行与传承。
首先,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并基于云南红色文化来开展红色文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多维互动。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云南红色话剧表演,让他们在课后选择印象深刻的云南红色历史故事,寻找伙伴并自导自演,用自身的模仿和表演才艺,来向学生们展现革命年代云南红色故事。又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云南红歌演唱”“云南红色电影鉴赏”“云南红色文化文学创作”等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才艺、文笔等来多元化学习、了解和传承云南红色文化,打造基于云南红色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和促进他们学习成长。
其次,我们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红色行动”,与他们一同亲身感受云南红色文化的伟大,加深他们的红色文化与革命认知。例如,我们可以携手学生参观云南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场地;探访革命前辈,了解真实的红色革命故事;在假期开展“云南红色行”活动,沿着当年的“革命路线”来追忆红色文化历史等等,通过这些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的红色认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后,撰写读后感、制作PPT或短视频等,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成长,从而使他们在实践中达到知信行相统一。
四、基于云南红色文化资源,完善《纲要》教学评价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教学评价作为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在基于云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大背景下,我们也要相应地完善教学评价,从而更好地助力学生学习和发展。
首先,我们要对课程考评的标准与内容进行完善。即在传统书面考核的基础上,将云南红色文化纳入课程考评之中,通过设计一些基于云南红色文化的特色项目来引导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以此来综合考核他们对于云南红色文化与历史的认知,发挥考评对于学生历史素养和红色基因培养的促进作用。
其次,我们要完善教学评价的模式和方法,一方面在传统笔试的基础上,引入口头报告、合作探究、项目展示等多样化的考评方式,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在师评的基础,积极将自评、互评、组评以及社评等多种评价模式引入教学中来,为学生带来多样化的学习思路,加深他们对于云南红色文化历史的认知与理解。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小组之间进行互相点评,促进他们交流观点、互相学习;牵线社会人士对学生的云南红色文化认知和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出针对性的意见,从而促进实现多方协同,有效推动他们的红色基因培养。
总之,在新时期积极将云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我们应当深刻把握其中的价值意蕴,同时不断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来促进云南红色文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从而在促进红色文化传承的同时,厚植学生的红色基因,为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连晨曦,卞梁.红色文化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7):114-118.
[2]管媛媛.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路径探析[J].大学,2023,(33):177-180.
[3]杨卫东,王文娟.近十年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述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3,37(04):112-118.
[4]黄领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06):131-134.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民办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探析”(项目编号:2023J13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昆明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6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