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静
高校是青年学生培育法治素养、法治文化、成熟心智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法治素养是现代高校教育中所关注的重点,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与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渐成为推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推进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迫切任务和重中之重,有利于促进法治中国向前迈进一大步。本文将从理论依据、现实需求、实践路径等方面探讨普法教育在高校中的必要性,并提出可行的实施方案。
普法教育融入高校教育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强调法治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法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重要内容。通过普法教育,高校可以增强学生对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的理解,提高他们依法行事的能力。
法治是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教育体系改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建议把法育纳入“五育”体系,成为终身教育的内容,法治不再是法律专业学生的必修,更是每个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通过把法治融入教育,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使法律思维和法治意识成为基本素养,使其成为具有法律素养的社会公民。
普法教育融入高校是法治社会建设的现实要求,从国家战略体系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法治社会建设,并提出“推进全民守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法治教育覆盖国民教育体系,这一政策为法治教育进入高校提供了战略政策支撑。高校是青年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阵地,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校普法教育的现实需求
目前,很多高校学生由于未接受过体系化的基础法治知识学习,法律意识较为缺乏,容易被互联网不良信息污染从而误入歧途。当前大学生受骗、校园欺凌等问题频出,依法维权与防范意识缺乏多与其法律认知不足有关,因此,高校普法教育迫在眉睫,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
由于数智化时代的到来,法律问题更加错综复杂和多样化,法律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在网络购物、就业创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可能涉及法律问题。高校法治教育需要渗入教育本质,帮助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例如劳动合同法、电子商务法等。
法治校园建设需要在高校进行普法教育。高校不仅仅是知识传播的场所,更是人才输送与智力支持的重要平台,是为社会“输血、造血”的重要基地。法治教育对高校教育理念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影响高等教育的目标界定到突破高等教育的中心价值观。在法学的引导下,高校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树立法治思想、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走向社会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条件。
高校普法教育的实践路径
构建系统化的普法课程体系,从“单一课程”转向“跨学科渗透”,将法治元素融入各个学科,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法治思维。比如,在通识课程中增设《法律基础》《宪法与公民权利》等必修课程,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法律教育。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个性化法治课程,如经济类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产权法》,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网络安全法》等,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将法治精神融入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兴趣,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以真实案例讲解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代入感和理解能力。组织模拟法庭、法律辩论赛、法律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培养法治思维。依托慕课、虚拟现实等人工智能技术,建设“智慧法治教育平台”,提供在线法律课程、普法微视频、法律咨询等资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力创建校园法治文化,设立法治宣传月,开展法治讲堂、普法知识竞赛、校园法律情景剧等法治活动,营造法治文化环境。在校内搭建法律援助中心,对学生提供法律援助,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利用新的媒体渠道(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网站等)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推动高校与社会法律资源的双向联动,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律所等机构的深入合作,通过开展实地参观等法律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法律的实际运作。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社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实践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高校法律教育与社会法律服务的对接平台,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过程中为社会民众提供法律帮助。
高校教育中融入普法教育不仅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助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应有之意。大学生法律意识有待增强,在现阶段社会法律环境的变化下更是亟需提升。因而,大学教育应当通过课内开发课程、教学改革、建设法律文化大学校园以及社会资源整合等方式,健全以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教育系统,让学生真正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黄丽娜,张静.高校思政课与法治教育融合价值刍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42):99.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法学院 51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