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论坛

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民众获得感

——基于雄安新区的调研

□程语歌 任怡菲 许楠

对于中国而言,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事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2014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提出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雄安新区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经过十年多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基于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枢区域——雄安新区的调研,聚焦民众获得感视角,系统梳理三地十年多来在教育、医疗、就业三大民生建设的关键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效,为进一步增强政策的普惠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京畿同开教育新局

桃李共沐知识春风

作为获得感的基石性维度,教育的公平性与优质性直接体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实践成效。在三地共同努力下,良好的教育生态得以塑造,教育发展成效显著。

优质资源齐汇聚,协同办学促发展。三地通过跨域办学、校际合作等形式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教学均衡发展。从宏观政策来看,《北京市对雄安新区援助办学实施方案》等几十部政策文件以制度性安排引导优化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合作办学上,三地推广“名校+分校”模式,带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师资建设上,选派骨干教师跟岗研修,邀请专家名师传道授业。从成效来看,教育资源共享取得突出成就,学生普遍享受到了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

科技赋能联三地,智慧教育促进步。京津冀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积极拥抱科技变革,打造智慧教育硬件设施,构建智能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作为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雄安新区积极推动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应用,集成京津冀三地优质课程以实现教学的互联互通。调查显示,智慧教育推进方面,民众的实际感知值接近期望值。

教育理念焕新机,因材施教结硕果。京津冀地区不断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通过定期开展教育交流活动等多方合作形式促进了涵盖教育教学多方面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以北京四中雄安校区为例,学校继承“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关怀。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提供陶笛、烘焙等课程,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先进育人理念的传播为三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地联筑医疗高地

人民同享杏林春暖

医疗是民生之需,健康是民生之基。当前,三地正朝着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共享的目标前进,居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满意度显著提升。

对口帮扶强医资,医联共建惠民生。三地通过对口帮扶与医联体建设,稳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与辐射。三地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帮扶关系;共建区域医疗联合体百余个,推动先进技术在薄弱区域落地;建立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帮扶雄安新区医务人员进修学习,促进当地医疗人才队伍建设。这些措施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促进患者就医需求的有效满足。

保障体系渐完善,流程优化增福祉。三地积极优化医保报销比例,雄安新区聚焦医保待遇不低于北京的目标,推动医保待遇实现京雄同城化;优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推动医保政策对接。同时,三地积极健全统一的医疗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体提供医疗费用减免和救助,加强托底保障。此外,雄安新区积极促进就医流程优化,力图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基层服务获发展,智慧医疗添动能。从人工智能系统辅助疾病治疗到互联网科技对全体居民的覆盖,智慧医疗深入基层,提升了医疗服务效果。调研显示,社区通过对水电气系统实施智能监控实现“独居老人云守护”。此外,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定期开展个性化体检、知识科普等惠民活动,力图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战略合织就业经纬

新区共绣民生锦帙

日益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日渐增强的人才凝聚力、稳步推进的产业升级发展——协同发展过程中,三地勠力同心,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双管齐下,就业领域建设成效更加可视化、多元化。

服务体系更健全,就业权益有保障。三地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进展,民众多项就业权益得到了保障。在信息共享上,三地搭建起统一就业平台,借助智能算法高效对接岗位。调查显示,雄安新区人岗适配性高达66.24%。在设施建设上,开设基层就业服务中心,通过精准对接、培训保障就业权益。例如南文营社区开设“1+1”就业服务中心,充分挖掘岗位,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政策支持力度大,引才育才强实力。京津冀锚定人才引进与培养关键目标,在政策扶持等维度深耕细作。三地广纳贤才,联合出台人才引进与培养的优厚政策,为人才提供交流学习机会,设立多层次工作津贴与扶植基金。此外,三地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优化人才培养环境,进一步拓展了人才发展平台。这不仅为本地人带来新机遇,也使汇聚外地人才成为可能。

产业转型活力涌,就业发展动力强。当下,京津冀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就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以雄鼎集团为例,公司以人力资源管理与物业管理为基础,应用智能化技术为智慧人力、智慧物业等业务赋能,带来更多就业岗位,有效提升了当地的就业服务能力。此外,雄安新区产业发挥集聚效应,延长产业链,创造了大量岗位;产业转型促进了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京津冀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为就业质量提升提供了物质后盾,带动了三地经济增长,有助于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基于改革开放记忆建构的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路径研究”(编号22JDSZ3154);2024年“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专项基金项目理论研究一般项目(编号DSZ202408)】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25-03-21 ——基于雄安新区的调研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9400.html 1 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民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