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繁荣发展。淮楚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数字技术赋能下对淮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的研究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数字技术赋能淮楚文化“两创”的逻辑机理
一、数字技术赋能淮楚文化“两创”的创新动力
数字技术赋能淮楚文化的创新发展既包含着数字技术对文化创新的驱动,又包含着文化创新对数字创新的驱动。一方面,文化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利用强大的数字技术支撑力,赋予淮楚文化新的属性功能,实现对载体壁垒的突破与融合转换,丰富淮楚文化传播途径,对于不易展出的文化产物,也可以借助数字处理与分析实现虚拟复原,有效解决淮楚文化遗产修复难题。另一方面,文化创新也为数字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以更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极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二、数字技术赋能淮楚文化“两创”的互通互融
数字技术为淮楚文化“两创”提供了新的客观条件,在数字技术与淮楚文化深入融合中不断推动淮楚文化“两创”。借助数字技术独特的强融合、强集聚和强渗透性,推进淮楚文化资源与文化生产、消费、教育、传播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互动,进一步让数字技术与淮楚文化的交集和关联影响更加紧密。同时,借助数字媒体更新淮楚文化的表达方式,赋予淮楚文化持续创新的可能,更好释放淮楚文化的独有魅力和独特吸引力,助力淮楚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三、数字技术赋能淮楚文化“两创”的多维重塑
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既能使淮楚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也能深入挖掘淮楚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从淮楚文化所体现的开放融合、革故鼎新、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中找寻价值共鸣,深化淮楚文化内容价值引导与感知,从而更好发挥淮楚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综合功能和多元价值。此外,也为当地群众及外来游客提供了文化生产和文化参与的可能,公众花费较低的费用,甚至是无须任何花费,便能获得在数字技术加持下的多元化淮楚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帮助构建积极的城市形象。
数字技术赋能淮楚文化“两创”的现实困境
一、“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一方面,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之间由于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数字平台的建设也存在差异,这就造成在进行内部沟通时较为缓慢,共享成效不佳。另一方面,许多与淮楚文化相关的数据库资源,在编制规范和技术标准等方面无法实现完美兼容,进一步影响了资源的互联互通。此外,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导致淮楚文化的数字资源与要素无法实现完全的跨区域、跨部门协作与沟通,阻碍数字技术的赋能。
二、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当下数字技术赋能下的淮楚文化“两创”表达形式多流于表面,表现为文物还原化、典籍数据化、建筑建模化等,没有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在叙事方式上既没有形成独特的“文化之美”,更别提在内容传达上突破器物的层次了。淮楚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兼收并蓄、开放融合、开拓进取等精神特质很难借助数字技术被完全捕捉和表达,如何让数字技术同淮楚文化实现高度融合,让淮楚文化“活”起来,是当下在内容表达上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数字文化产品质量不高
现有数字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且往往过度强调文化符号,而忽略了体现文化产品内在的精神性,更有甚者为了吸引更多客户和流量,以夸大、异化文化元素的方式去迎合大众口味,长此以往只会让数字文化产品沦为没有任何文化内涵的娱乐产物,缺乏长久的生命力。
四、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欠缺
在数字技术赋能淮楚文化“两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便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只有熟练掌握和使用数字技术,才可以更好地将数字技术与淮楚文化高度融合,然而,只了解技术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把握淮楚文化深厚内涵,具备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能力,但目前还缺乏此类复合型数字化专业人才,相应的培养机制也尚未完善。
数字技术赋能淮楚文化“两创”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数据库建设,夯实淮楚文化“两创”根基
推动淮楚文化数据库建设有利于加强对淮楚文化资源的系统管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需要。一方面,政府要组建专业团队,挖深挖实各地淮楚文化资源,并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分类整理,通过标签批注等提高资源的整合率,构建类别清晰、丰富详尽的淮楚文化数据库,并借用数字化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标识,为资源的智能化检索展示、大规模训练打牢基础。另一方面,要打破“信息孤岛”,政府要引导不同单位、部门、地域之间加强资源联动,互通信息,强化内外关联建设,打破数字技术赋能壁垒。
二、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优化淮楚文化“两创”表达形式
数字技术赋能淮楚文化“两创”要树立以文化传承为本、以数字技术赋能为辅的观念,数字技术的介入与赋能固然可以很好地实现淮楚文化的创新创造,但要切忌技术应用的“模式化”,要利用技术手段拨开表象,深挖淮楚文化蕴含的精神实质。我们要坚持由表及里,充分利用好数字化手段的优势特点,但绝不能让技术消解文化传承的内在价值,要回归文化创新创造发展的本质,提升文化传承实效。比如,可以效仿《典籍里的中国》,激活并选取淮楚文化中适合数字视听转化并能准确表达其深厚精神内涵的元素,赋以数字化的展现形式,呈现出一幕幕历史与现代交织、真实与虚拟共舞的华美画卷。
三、数字创新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激发淮楚文化“两创”活力
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是数字赋能传统文化“两创”的必然要求,也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主要内容。对于淮楚文化来说,以数字创新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要从淮楚文化资源中提炼元素,以数字技术赋能,生产一批彰显淮楚文化特色底蕴的高质量文化产品、品牌和服务,让淮楚文化更快进入大众视野,比如,借鉴《黑神话悟空》,在游戏制作中融入淮楚文化元素,塑造楚考烈王游戏形象,打造以历史故事为背景的大型动作游戏,还可衍生至影视、音乐领域。但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数字文化产品,都不能被技术和流量裹挟,不能沦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纯娱乐产物,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支撑。另一方面,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加快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积极推进文化数字化与旅游、教育、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淮楚文化创新创造发展。
四、完善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筑牢淮楚文化“两创”人才保障
文化数字化时代离不开优秀的既掌握数字技术,又具有对文化进行现代性转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在推进数字技术赋能淮楚文化创新创造发展中要健全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各高校要增设淮楚文化数字化发展相关专业,制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还要积极引进优秀的数字化复合型人才,优化其发展环境,既要给予其满意的薪资报酬,又要优化其发展空间,为其制定详尽的职业规划,让其愿意为淮楚文化的数字化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4-2025年度全市党校系统科研和决策咨询课题成果论文;课题名称:《数字技术赋能淮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
(作者单位:中共淮南市委党校,安徽 淮南2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