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

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应用策略

□曹素霞 耿肆雨

中国自古以来推崇工匠和工匠精神,在现代工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才能理解工匠精神的内在含义。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目标趋同、价值相近。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体系中,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活动,从完善教育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探索了工匠精神的融入策略,为院校开展工匠精神导向的思政教育活动提供建议。

完善思政教育内容 凸显工匠精神导向

工匠精神下的高职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内,教师应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创新教学内容,促进工匠精神与思政教学的融合,充实课程内容并增强课程吸引力。例如,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思政教育中也应融入相关内容。教师结合思政课要素,让学生意识到精益求精对于学习和日后工作的重要意义,做任何事情都要一丝不苟,真正保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避免工作中的失误。教师立足于“精益求精”,要求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夯实个人基础并提升专业能力,助力学生实现个人职业理想。教师还应重视“匠心”的传承,以培养“大国工匠”为总目标,探索工匠精神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策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并鼓励学生钻研专业技艺。另外,要将创新精神融入思政内容中,教师自身要重视创新,以“创新创业”为依托,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体现工匠精神活力

思政教师可基于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精髓,创新思政教育体系并开设工匠精神的相关课程,建立并完善工匠精神的培育体系。高职院校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镇,学生个性特征明显。若要保证教学有效性,教师应把握学生的性格特征,保证思政教育针对性;同时结合学生真实情况开设工匠精神导向的课程,明确主题与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精髓。高职院校依托“工匠精神”导向,通过“引进来”完善教师队伍,让专家学者作为思政课的校外讲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领略工匠精神的内涵。高职院校通过课程建设,与当地工匠密切沟通,收集真实榜样案例并丰富教学资源,发挥榜样对于学生的影响,助力学生理解工匠精神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职院校可邀请当地杰出工匠与劳模前来本校做讲座,声情并茂讲述个人真实经历,通过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让教学内容更充实;同时增强思政教育内容的说服力并拓展影响力。高职院校还可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让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工匠精神,促进工匠精神的内化吸收。

利用专业课程载体 深化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下的思政教育应做到多元化,结合教学目标与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模式,保证工匠精神的融入效果。高职思政教师可与专业课教师多沟通交流,明确专业课程中的工匠精神体现点,让思政课中的工匠精神融入更自然。例如教师引入了电子行业领域“工作人员疏忽导致设计失误,而且领导也未发现失误,导致有缺陷的产品流入市场并引发不良后果”的案例,让学生以“工作人员”身份代入并思考自己应采取的做法,然后形成解决方案。通过此类案例,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责任意识,完善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可引入互动类案例,让学生对比分析案例中主人公行为,在评价中深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教师还可布置合作类任务,让学生意识到“若要高质量完成合作任务,工匠精神与合作精神缺一不可”并获得精益求精的精神。另外,教师可利用“互联网+”丰富思政教育素材,向学生推送网络环境中的工匠精神案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理解工匠精神的相关案例。此类素材有很多,包括大国工匠纪录片、工匠精神电影、电视剧等,以多元化形式呈现工匠精神内涵,吻合学生的兴趣。

改革思政评价体系 增强工匠精神导向

工匠精神背景下的思政教学还应改革评价体系,通过增加相关评价指标,为学生指明思政教学中的工匠精神锻炼方向。教育机制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要覆盖教学过程与结果,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兼具。过程性评价要关注学生在日常思政学习活动中的工匠精神表现,例如小组合作中的讨论表现、案例分析中的表现等。教师通过过程性评价,跟踪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情况,发挥过程评价的诊断、调整作用。终结性评价侧重于学期末的考试以及课外项目任务,通过具体载体评估学生的工匠精神养成情况。另外,思政教师可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关注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获得工匠精神的评价依据。通过全过程、多元化的评价,让教学评价体系更全面,工匠精神的评估更科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吻合时代价值与社会所需,可完善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助力学生在工匠精神的熏陶下发展创新,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增强其职业竞争力,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贡献更多的高职力量。

(作者单位: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邯郸056300)

2025-02-13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7076.html 1 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