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月 柴宇 刘亚帝 宁澜 张双月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但在新时代背景下,西方文化、网络文化和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诚信意识造成了冲击,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学术造假、逃课、经济信用缺失等问题。这一背景下,高校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迫在眉睫,重点关注大学生学术诚信、经济信用诚信和就业诚信教育,增强学生对诚信教育的重视,培养他们诚实守信、言出必行和一诺千金等良好品德,提高诚信教育质量。
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增强学生诚信意识
很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后产生了懈怠情绪,普遍存在逃课、翘课和上课睡觉等问题,荒废学业,临到考试只能“临阵磨枪”,甚至企图作弊蒙混过关。由此可见,高校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为学生讲解传统诚信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让他们意识到诚信对个人发展、社会风气和民族崛起的重要性,激励他们积极传承中华民族诚实守信、言出必行的美德。首先,学校要定期开展学术诚信讲座,由思政教师担任讲师,为学生深入讲解学术道德内涵、特点和重要性,并列举学术论文剽窃、科研数据造假和毕业论文抄袭等学术失信案例,结合案例讲解国家、学校对学术造假行为的处罚标准,让学生意识到失信行为对个人毕业、未来就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学术诚信意识。其次,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也要积极开展学术诚信教育,尤其要抓住考试季、毕业季的风口,加强诚信教育,呼吁学生恪守道德底线,诚信考试、拒绝考试作弊和学术造假行为,让他们全身心投入考试备战、毕业论文写作中,提高他们综合能力。
开展经济信用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理性消费意识
目前高校部分大学生经济信用缺失,例如,部分学生为了获取国家助学贷款,夸大甚至虚构家庭贫困情况,甚至开具虚假贫困证明,占用其他贫困生名额;部分获取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没有按时缴纳学费;少数助学贷款学生毕业后没有按照合同偿还贷款。最令人痛心的是频发的“校园贷”现象,不仅让学生成为失信人员,甚至让部分学生走上了犯罪道路。基于此,高校要积极开展经济信用诚信教育,为学生讲解失信行为对个人就业、未来购房与出行等的影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消费观,让他们远离超前消费行为。例如,学校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助学贷款,诚信履约”相关短视频,介绍国家精准教育扶贫政策、助学贷款优惠政策,让他们体会国家对贫困学子的关心与爱护,让他们懂得感恩党和政府,从而让他们自觉、按时交纳学费、偿还助学贷款,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的美好品德。同时,学校还要积极开展远离“校园贷”宣传活动,邀请民警讲解常见的“校园贷”陷阱、真实案例,让学生学会辨别“校园贷”风险,让他们意识到非法网络贷款、高利贷的危害,培养他们理性消费习惯,让他们远离“校园贷”,让他们树立正确消费观,从而提高诚信教育质量。
开展就业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为了顺利就业,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夸大”“虚构”或违约行为,就业诚信缺失,无形中影响了个人就业。基于此,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诚信教育,端正学生就业观、价值观,呼吁他们做到诚信就业,让他们如实填写个人简历、遵守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与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他们就业竞争力。第一,思政教师要肩负起诚信教育的重担,开展就业诚信专题教学,列举就业诚信基本规范,呼吁学生如实填写个人信息、获奖经历和工作经历等个人信息,并为他们讲解面试技巧,培养他们诚实守信、守时真诚等良好品德,让他们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第二,思政教师可以把诚信教育纳入网络思政教育范畴,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诚信教育,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故事,讲解基本的劳动法知识,培养学生就业诚信意识,让他们慎重与企业签订用人协议、 保密条例,培养他们遵守合同、信守诺言、严于律己的品德,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着诸多新挑战,要求高校要完善诚信教育体系、拓宽诚信教育渠道、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多措并举构建诚信教育体系,从而提高大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和言出必行的美德。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增强学生诚信意识,让他们远离学术造假行为;开展经济信用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理性消费意识,呼吁学生按时偿还助学贷款、远离“校园贷”,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同时,学校还要开展就业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督促他们遵守与企业签订的协议,培养他们信守诺言、维护企业利益的品德,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质量。
[本文系2023年度沈阳农业大学“沈农日新”诚信教育基金专项研究课题: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建设与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NRX202316;2023年度沈阳农业大学“沈农日新”诚信教育基金专项研究课题:协同育人视域下研究生诚信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课题项目编号:SNRX202309]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 沈阳110866)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