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

警惕思政课教学“空心化”现象 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曹雪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但思政课堂依然存在“空心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内容空洞”“说服力不强”“泛娱乐化”等,严重阻碍着思政课教学效果。锚定破解思政课“空心化”困境难题,需要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为目标导向,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一是引导教师练好内功,多讲“政治话语”背后的学理道理哲理,着力破解理论“灌输”政治性与学理性的内在张力。思政课是兼具政治性与思想性、教育性的课程,高质量的思政课要求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相契合,必须同时具备政治取向和学术含量两个关键要素。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政治性与学理性彰显了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内在彰显了政治“灌输”与道理讲述两方面,这就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素养,不能仅停留在空喊政治口号和教学表演层面,关键是要实现“政治话语”转化,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把深奥的知识结构通过生动的教学艺术转化成朴素的道理哲理,使思政课道理以春风化雨方式进学生头脑、入学生心灵。同时,思政课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通过讲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背后蕴含的基本原理,积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实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前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铸魂育人的目标,在思政课堂上真正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国家社会运行的“宏大叙事”转化为“具象化教学”,着力破解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脱节的内在张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思政课是理论观照现实的课程,高质量的思政课要求做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讲堂相结合。思政课教学要向鲜活的社会现实汲取养料,拓展社会视野,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要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重大时代课题与思政课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采取“宏大叙事”穿插着“具象化教学”、“具象化教学”联动着“宏大叙事”的复合授课形式,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丰富历史资料,通过参观红色爱国教育基地、历史展览馆和开展社会实践等形式呈现,引导学生强化爱国意识和价值培育。同时,思政课教师要自觉遵循价值判断和事实分析相统筹、经验描述和科学论证相协调的教学范式,努力解决教师供给侧和学生需求侧信息不对称所形成的结构性张力。

三是注重学情分析研判,了解把握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破解课堂教学知识内容供给与学生理论需求不平衡的内在张力。思政课是需要用“理论冷知识”回应“社会热话题”的课程,高质量的思政课要求教学供给侧与成长需求侧的相协调。学生是思政课的受众群体,贴近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彻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做好学情分析,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设计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教学反馈的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实现教学内容知识供给与学生理论需求的良性互动,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课程。要坚持“问题导向”,深耕教材背后的知识逻辑体系,依据既定教学目标,从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切入、深入或拓展,精准制定教学策略,确保课堂的教学内容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同时,还要避免过度迎合学生而丧失了思政教育的引领性,应针对学生的听课态度、观念认同、行为转变灵活讲授思政课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常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造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

四是推进思政课教学评价科学化,将思政课教师从考核压力中解放出来,着力破解思政课教师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不匹配的内在张力。思政课是评价服务教学的课程,高质量的思政课要求做到教学评价的功能性与考核体系的科学性相匹配。教学评价是促进思政课进一步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教学评价的功能在于“以评促教”,目前思政课的考核评价体系依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考核指标体系不够科学。要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以学生获得感为中心和以教学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教学在思政课教师评价中的占比,破除唯科研的单一评价倾向,构建全面系统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标准体系。要发挥教育同行在考核评价中的积极作用,重点考核思政课教师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提高教学评价指标比重。重视教学成果反馈,引导思政课教师制定教学改进计划。同时,要加大考核结果使用力度,对于教学评价优秀的,在职称晋升、评奖评优、人才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本文系山东省基层党建研究课题“党建引领‘三全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SSK1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255000)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

2025-01-23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6224.html 1 警惕思政课教学“空心化”现象 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