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超 李烨
“大思政”格局是一种贯穿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教育等领域的“三全”思想政治理念和模式。它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步、高效发展,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大思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分析
一、具有育德育心双重属性
所谓育德育心,是指在“大思政”理念指导下,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品德素养、正确三观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提升心理调适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完善和健全大学生的心理。
“育德育心”双属性相辅相成、相互作用。通过教师对其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职业观和三观,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则可以为育德活动进行建构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接受道德培养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稳定、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快速实现育德内容的内化,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具有培育健康建设人才的作用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人生挫折,还可以助力他们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人生态度,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优缺点,了解自己在求职中优势和不足,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工作环境,从而为社会发展、行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在“大思政”理念引领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此为根基,深挖心理智慧和传统价值观念。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情绪管理教育,可以让大学生了解情绪变化的原因,学会恰当表达自我情绪,鼓励学生尽可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内心的平和。这与传统文化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十分接近。
“大思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发展路径
一、争取政策支持,提升心理教育质量
政府政策和高校教育联系十分紧密。相关政策的出台,能够有效减轻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使其可以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出教育资源全部的价值。如通过积极和政府沟通,高校可以获得一定的财政支持,用于建设基础心理教育基地、购置相关设备等。同时,在政府政策的指导支持下,可以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流程和标准。政府可以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高校综合实力,提出符合现代社会、企业发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保障办法》《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等。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结合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教育体系
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具有预防和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过程中,高校可以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咨询服务、课程教学改革等手段,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中,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和环境。例如,高校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会、书法展览、非遗比赛等,进一步锻炼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同时,高校可以开设《论语》《周易》等选修课程,并要求授课教师立足传统文化,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设计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升华灵魂,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树立正确的三观、理想观。
在教育方法方面,教师要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手段,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感悟心理健康的价值和作用。通过建设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教师可以有效呵护学生心理,为其成人成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创新研究范式,探索中国特色教育模式
研究范式的创新能够大大加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步伐。在“大思政”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应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本班学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动进行心理教育本土化研究,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社会制度的研究,并从中深挖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做到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结合本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实证研究,积极寻求适合我国大学生特点、思想认知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式,了解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以及成因,并借助AI、VR、AR等现代手段为学生量身定制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方法,不断创新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思政”理念的引领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持续增强他们心理抗性。同时,教师应积极解放育人理念、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引导,才能够为其成为合格的新时代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