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

高校“大思政课”理念下 育人方式创新实践路径

□鲍玉芹

明确育人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时代的大学生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个性发展。在不懈追求自己梦想和目标的同时,他们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服务学生的育人理念,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与认知规律,重构教学机制,将灌输思想观念、教授理论知识的方式,转变为思想引领、理论渗透,促使学生自身得以全面发展的同时,深刻理解教师所传达的思政理论与思想。在过程中,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能够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使得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当然,思政教育的展开需要社会各界付出努力,因此高校应当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促进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使社会大课堂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思政育人实践的重要平台。

重视实践教学阵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实践教学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途径,在实践中强化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是当下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应牢牢坚守实践教学的阵地。第一,高校应构建科学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问题、大胆创新,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第二,高校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高度,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投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科教融合等提高实践育人效能;深层把握高等教育与劳动教育、社会生产之间的内在契合点,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大力培养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优秀人才。第三,教师是教学的育人的主体,高校应当激励教师加入实践育人工作,并为此构建配套的评价体系,调动教师创新课程设计,改革教学方法的积极主动性,激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将实践育人工作等同于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而导致实践育人效果停留在知识应用与社会体验层面,且实践过程思想引领匮乏。“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要敢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有效整合育人资源,突破学科壁垒,建立新的实践育人路径。

开拓社会实践资源,保障协同育人效果

高校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将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连接起来,有效落实思政育人工作,实现高校协同育人目标。高校应深刻把握“大思政课”内涵,构建“三位一体”的系统育人体系,打造全方位的育人环境,提升思政教育的育人质量。

其一,“大思政课”背景下,要求将思政课社会实践从学校拓展到社会,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于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其二,高校要结合专业优势与学科特色,积极对接公益服务中心、企业单位,党政机关等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例如,高校可结合地区实际与国家战略,组织开展国防教育、“一带一路”调研等专项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其三,高校应当积极优化开展社会实践的路径,以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为依托,遵循教育规律,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由“要我做”转向“我要做”。

加强思想引领,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应当深刻认识到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充分激发思政教师的积极性、创新性,打造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不断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加快教育强国的建设。于高校而言,思政工作的展开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因此高校高素养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高校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推进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的建设。首先。高校应当组织教师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引领广大教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至诚报国的教育情怀。其次,高校应当抓好教师对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等内容的学习,促使教师学习其中的伟大精神,汲取其中的宝贵经验。同时使得教师获得更高层次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训,做到厚植爱国情怀,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最后,高校应当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对教师定期开展政治培训。同时加强红色教育的开展,组织教师到瑞金、延安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学习。

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党建引领,以确保教育目标与国家发展一致。首先,高校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其次,高校应当不断地吸纳优秀青年教师入党,壮大学校党支部的力量。再者,高校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掌握党对教师队伍的领导权,充分发挥教师、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后,高校要加大对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引领。同时,由党支部做好教师的日常教育,重视教师的身心健康,着力解决教师面临的教学与生活上的问题。

总而言之,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的发展格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未来。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大思政课”格局,始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加强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创新实践。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重视实践育人阵地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思政水平等路径,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育人成效,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35)

2025-01-16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5868.html 1 高校“大思政课”理念下 育人方式创新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