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宇驰
在高等教育的舞台上,思政教育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其肩负着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而教育家精神,作为教育领域的灵魂与精髓,蕴含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对学生的深沉关爱以及对教育真谛的深刻洞察。在当今时代,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内在驱动。
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
教育家精神承载着深厚且多元的价值意蕴,是中华民族教育智慧长河的结晶,在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的交织中熠熠生辉。从历史溯源来看,其发端于孔子,经岁月沉淀与历代教育家的雕琢,以“师道尊严”和“因材施教”为基,构筑起稳固的教育理念基石,这不仅确立了教育者应有的尊崇地位,保障教育活动的庄重性与权威性,更凸显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使教育过程能够精准契合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传统根基,成为维系教育发展脉络的关键力量,深刻影响着社会文化传承与个体成长轨迹。
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与马克思主义交融后的教育家精神被赋予崭新内涵,成为中华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活力的生动体现。它为思政教育注入灵魂,思政课教师对其内核的深刻把握,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化人生标杆,引导学生追求崇高理想与价值目标。
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实施“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进程中,高校需要全力营造一种宽松且自由的学术生态环境,在思政课堂之上,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其对于各类理论观点以及社会现象的多元化见解与思考。与此同时,教师自身需要具备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包容的胸怀,广泛地吸纳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多元文化背景之下的丰富教育资源以及深邃思想精华,并巧妙地将其融入思政教学的内容体系之中。例如,在讲解思政课程中的哲学原理部分时,可以引入古今中外哲学家们的不同观点和理论发展脉络,从古代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到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思辨探讨,再到现代哲学思潮的演变,让学生领略到人类思想的多样性和发展性;在剖析社会热点问题时,不仅参考国内主流媒体的观点和分析,还可以引入国外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视角和解读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成因以及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爱满天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思政教师务必以真诚的态度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成长背景、鲜明性格特点、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困惑和难题,带着真挚的情感和充足的耐心去全方位地关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既有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的学生,也有善于倾听、擅长总结归纳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探讨思政课程中的热点议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践行路径”等,通过思想的碰撞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针对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设计一些基础强化性的实践调研任务,如“社区居民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知与参与情况调查”,让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深对思政理论的感性认识,逐步提升理论水平;对于学有余力且思维敏捷的学生,则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个性化作业,如“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在应对全球性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政治制度优势和劣势,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满足这些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推动其向更高的知识层次迈进。
三、培养“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师德情操
高校思政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还是在日常生活的广阔空间里,都要坚定不移地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知识传授方面,秉持严谨治学的态度,对思政理论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和精准透彻的阐释,确保所传授的知识准确无误、系统全面,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解读,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讲解,都要做到有理有据、深入浅出,让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思政学科的核心知识和理论精髓;在个人品德修养层面,坚守道德的制高点,始终展现出正直、善良、敬业、奉献、诚信等一系列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诠释什么是正确的道德选择和价值追求,例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弱势群体、遵守社会公德等,并在课堂上适时地与学生分享这些经历和感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结语
综上,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且需持续推进的重要任务。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升教师素养等策略,能够使教育家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成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具有崇高精神追求的新时代人才,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迈向新的高度与境界,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人才之基。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