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精神的传承和价值的塑造。当前,如何构建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新模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衡水健康科技职业学院构建了以顶层设计(System)为引领,多方联动(Multiplelevel interaction),丰富红色文化育人形式(Form),创新利用新旧媒介(Media),多种学科(Subject)通力合作的SMFMS红色文化育人模式。
以顶层设计(System)
为引领完善高职院校
红色文化教育制度体系
健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是红色文化育人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党委书记和领导班子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根据学校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育人计划和方案。要坚持以党的组织为统领,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把红色文化育人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部门明确职能、厘清职责、合理分工、齐抓共管,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多方联动(Multiplelevel interaction)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
三位一体“大思政”格局
注重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首先,开齐开足思政课程,充分挖掘提炼各课程所蕴含的红色元素,把传承红色文化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其次,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政课程师资队伍,制定科学系统的培养计划,将红色文化融入师资队伍建设;再次,提升保障能力,加大支持力度,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以更好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注重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首先,通过家长会、微信群、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红色教育及正面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次,积极引导家庭言传身教,树立良好家风,并开展优秀家风展示活动或讲述家里老一辈的革命故事,使学生更好地传承家风。再次,鼓励家庭积极参加红色实践,如重走红色路线、聆听红色故事或打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馆、博物馆等,感受先辈优秀品质,传承红色基因。
注重发挥社会支持作用。首先,充分利用和挖掘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搭建活动平台,增加学生实践体验。其次,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要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传播主流价值观,传递正面文化信息,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最后,舆论媒体要发挥积极的引导及宣传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期刊杂志等媒介,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日常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丰富红色文化育人形式(Form)
协同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入脑入心
课堂育人。随着时代发展,红色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教学方式上应注重“三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讲授与体验结合。教师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浪尖上,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为红色文化育人增添时代气息。
活动育人。学校党委、团委要积极组织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党课、团课、多彩文艺活动和社会实践,如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演讲大赛、红色微党课、红色影片展播周、红色故事分享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验和感悟红色文化,做到知行合一。
环境育人。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学校通过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结合自身的教学思想理念,把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融入学校的环境建设中。例如,以节日、纪念日、时政热点等为契机和活动题材,做一些红色文化的展板、宣传栏、黑板报等,使学生身处充满浓郁红色文化的氛围中,更加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创新利用新旧媒介(Media)
为红色文化教育注入新鲜力量
学校运用新旧媒体技术,不断完善网络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家、入心田。其一,通过QQ、微信、抖音等“互联网+教育”新媒体,采用慕课、微课、微视频等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制作线上思政公开课,增强线下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学生创作的红色文化抖音短视频播放量超10万余次。其二,利用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App等新媒体资源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课内、课外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用更全面的视角理解红色文化内涵。其三,结合教学实践示例,融入文创产品,形成“口袋书”,汇集思政小知识500余个,随时随地学习,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红色文化在青年学生群体中传播,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就在身边。
多种学科(Subject)通力合作
实现全课程全方位育人成效
优化思政课程,提升红色文化融合度。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教师要深入把握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深度挖掘寻找二者的衔接点,并将红色元素融合到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教学中去,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政课“第一课堂”。
开展课程思政,形成协同效应。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要充分挖掘其他课程的育人作用,建立“大思政”的工作理念,让专业课程承担价值引领的重任,让红色文化真真正正进头脑,内化于心,最大程度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作者单位:衡水健康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