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娇 王锦旺 董爱民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神经末梢”,高校基层党建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及开展文化传承等提供引领和支持。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流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学院荣获“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4年会展和营销系教师党支部获批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本文聚焦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创建的“旅享+融课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运行情况,探索高校如何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旅享+融课堂”
高校基层党建机制及工作实践
旅游学院坚持实践育人和特色育人,不断适应数字经济和科技发展背景下旅游业、会展业和酒店业等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创建了“旅享+融课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京津冀区域文旅产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提供高人力资源支撑。
一、组建旅享导师团,实施“1+1+N”全员育人模式
在行政班的基础上,学院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推行一名党员教师,一名辅导员,对接多个学生的育人模式,通过“一对多”的形式,安排每名教师负责6-8名学生,增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联系。通过“午间谈心餐”、“品茶交友坊”等思政工作载体,导师在生活、学习和未来就业、考研等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并将学生关心的问题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做好人生规划,做学生成长的导师。
二、结合学生需求、专业特点及社会实践,创新“旅享”课堂
如课程采取一课多师互动式教学法,形成了由两位或多位教师同堂授课、学生研究小组及实践操作等综合教学模式。一是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园内银杏林资源和环境,建立“理论教学—方案策划—组织分工—实践操作”四个模块教学内容,团队教师指导学生策划运营银杏节活动,成功打造了校园文化品牌“金秋银杏节”,《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课程被评为河北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二是创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教学方式,将专业的会展公司、会展项目与运作模式引入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市场化思维与综合能力,《会展策划与设计》课程被评为河北省创新创业课程,依托该课程,近3年来,专业学科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三是创新了“思政立课、理论铸课、实践活动课、实效评课”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利用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和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等专业化平台,创建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操机会和模拟场景,在现实中体验抽象的理论,活化课程,《会展场馆管理与服务》课程被评为河北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三、将实践育人作为党支部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学院推行“两维一体”育人计划。一是重视科创育人工作,党支部在学院开设了星空会展工作室、知行工作室和890工作室,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组建创新团队参与创新创业、互联网+项目,党支部教师亲身示范,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的立项申报,对本科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服务,实现专业教师人人带科创、人人指导科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二是重视社会服务工作,学院以师生党员为主体,组建“旅享社会服务团”,向学生发布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及就业创业等信息,供学生自主选择。“旅享社会服务团”先后赴北京冬奥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赴安徽利辛县、泗县开展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赴河北临城县、涞源县、迁西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等提供运营管理服务。
四、创建职业发展体系,让职业愿景引领学生成长
学院将就业育人专题作为“三会一课”的重点内容,教师协同辅导员对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大二聚焦“职业探索”,大三聚焦“职业发展定向”,大四聚焦“求职、创业、升学”等,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同时,坚持家校共育、校企合作促就业,构建起家校沟通网络平台,建立健全了产教协同育人机制,为毕业生搭建优质就业平台。
“旅享+融课堂”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成效
旅游学院创建的“旅享+融课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促进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深度融合,形成了“师生党支部联学共建,课堂内外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现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和酒店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2019年,旅游学院党委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022年旅游学院会展、旅游和酒店专业全部顺利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2024年会展和营销系教师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同年又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
一、校企合作实现同频共振
学院与希尔顿大中华区、华强方特旅游发展公司等签订合作实习协议;与华住集团成立了“华住订单班”培养;与华住集团、中青旅博汇签约教育部校企供需对接项目。2023年,与华住集团合作成立“数字文旅产业学院”, 校企合作站上了一个新台阶。学院被授予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希尔顿实践教学基地被评为省级“高等学校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学院被希尔顿集团授予最佳合作院校。
二、专业课程争先进位
课程融入思政,并结合学生需求、专业特点及社会实践,进行课程创新,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打造了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实践课程,如以《旅游管理创新与实践》为代表的“专题教学+实践+思政”的创新创业示范类课程、以《酒店人职业素质塑造》为代表的“体验式”课程,以《会展项目运营与管理》为代表的“思政+理论+案例+实操”实战类课程、以《会展策划与设计》课程为代表的“做中学”的竞赛类课程,以及以《旅游规划与开发》为代表的“思政与专业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类课程。
三、学生综合能力大幅提升,就业率稳步增长
学院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冀青之星”、河北省“新时代燕赵最美青年”、河北省“优秀共青团员”、河北省三好学生、河北省优秀学生干部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同时,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显著增强,近三年学院指导学生参加大创项目,共获得省级以上大创项目30余项;专业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项目20余项。同时,学生就业率保持稳步增长趋势。通过践行“1+1+N”党建育人模式,学院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得到了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全程全方位指导,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大幅提升,近三年旅游学院专业学生平均就业率在90%以上。
四、为地区发展贡献力量
学院教师起草了《邢台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保定市涞源县上庄村旅游发展规划(2023—2030)》等政府文件,参与《河北旅游蓝皮书》的编纂工作,主持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供给侧改革助力我省疫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课题《河北旅游品牌培育与推广研究》、河北省科技厅项目《京津冀旅游协调创新的测度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等,为涞源县和蔚县编纂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项目计划书,并受到相关部门的一致肯定,研究成果分别荣获河北省第十六届、十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学院教师带领专业学生调研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的非遗文化,并为集团设计文创产品;带领学生赴广府古城、临城县等开展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了解调研地发展状况,获取一手资料,并结合专业背景,积极为调研地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受到了调研地的高度称赞。
[本文系基金项目: 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服务地方经济视角下‘旅享+融课堂’高校基层党建机制创新研究——以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为例”(GXDJ2024B135)。河北经贸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2JYY29) ]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长城文化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旅游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