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杰 薛佳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村治理的领导者,要积极发挥制度执行和落实的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夯实民主机制建设,积极推进乡村选举民主化、乡村协商常态化、乡村决策科学化、乡村管理规范化、乡村监督法治化,努力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确保党的领导机制系统完备且运行有效。
深化民主选举机制 提高乡村选举民主化
民主选举是直接体现人民群众参加民主管理、参与民主决策的行为,是激励基层领导干部树立“勤政为民”的形象,是新形势下人家当家做主的生动体现。民主选举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其他四个民主的成效走向,深化民主选举机制、保证选举程序的规范化和选举结果的公正化,是推进党内生活正常化的根本体现和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党员行使政治权利的基本渠道和主要形式。
基层党组织积极建构良好政治生态,为党内民主选举的完善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推进党内民主生活的科学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洁净化,有助于选举过程的民主化和选举结果的公平化,增进绝大多数党员的选举认同度。培养选民的民主精神,提高选民正确的权利意识和公共理性意识。规范民主选举程序,充分利用新型媒介诸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等舆论力量,提高乡村选举民主化和公开化;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杜绝选人用人中的潜规则和带病提拔现象,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强化民主选举问责机制,有效确保对选举过程中各主体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努力从政治生态、选民候选、选举程序、用人机制和问责机制层层递进深化民主选举机制,提高乡村选举民主化。
坚持民主协商机制 推动乡村协商常态化
民主协商是经过反复商量、充分交换意见、集思广益,真正达到政治上的一致或基本一致。民主协商的导向性价值为乡村治理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民主协商的运作过程为乡村治理创新积聚了内源性动力;民主协商的实践效能为乡村治理创新提供了优选方案,有利于弥合基层治理中“民主”与“有效”之间的张力,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在以民主协商推进乡村治理持续创新的过程中,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乡村治理创新提供方向、标准和价值观,确保党在乡村治理领域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权益,协调各方力量服务于解决具体问题。民主协商扎根于基层,必须先有议事的协商服务平台,探索搭建网络议事协商平台,拓展视频会议、在线表达意见、结果公示等功能,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议事协商机制,以保证绝大多数村民的协商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完善民主协商公开制度,健全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使协商活动建立在法定制度平台之上,保证了制度本身的权威性和持续性。民主协商治理文化氛围的营造与民主协商多元主体理性协商意识的强化,推动协商成果落实,有效推动乡村协商常态化。
完善民主决策机制 增强乡村决策科学化
民主决策通过预定的程序、规则和方式,确保决策能广泛吸取各方意见、集中各方智慧,是保证党和乡村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基层党组织坚持扩大民主,不断拓宽民主渠道,切实落实人民群众在决策中的民主;坚持依法决策,厘清基层民主决策的权能范围与程序,充分运用权力制约和保障权利的刚性作用,坚持做到决策权责统一;坚持程序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实现领导决策与群众参与、专家咨询相结合,集体决策与分工负责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定期开展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增强党内民主决策科学性,营造和形成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勤于问计与善于献策的党内民主决策氛围。抓民主决策关键,提高领导干部民主决策的引领作用,形成科学高效的民主决策机制。
落实民主管理机制 推进乡村管理规范化
民主管理是决策形成后的执行过程,追求的是民主机制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是其构成内容之一。民主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制度机制,尤其是在村民的各种权利上应有具体的制度保障和规范,真正体现自治。
建立健全村民民主权利体系和民主法治意识的培育机制,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推进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基层党组织良好的政策文本能否转为基层治理效能,其中执行方案的科学性和执行过程落实性,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执行的绩效。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要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组织全体村民结合实际讨论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明确规定村干部的职责、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责、工作程序及相互关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机制,制定和完善集体资产监管办法,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民主监督机制 加快乡村监督法治化
民主监督是乡村治理的主要内容,是农村基层民主的一个重要生长点,是农民权益的重要保障,是推动乡村治理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遏制村干部腐败的重要机制。民主监督对基层党组织永葆先进性、纯洁性、战斗性起着重要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加强民主监督机制建设,保障农民群众依法依章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坚持因地制宜,推动村级民主监督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构,普遍开展民主评议、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逐步建立起责权明晰、衔接配套、运转有效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基层党组织应贯彻落实监督考核机制,防止内部腐化,完善制度执行的民主监督机制,发挥多元主体的监督作用,创新互联网监督平台,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需要。基层党组织应监督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机制的落实,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严惩违法乱纪的现象,加快乡村监督法治建设的步伐。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