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国
立德树人背景下,全面构建大思政格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创新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热点,有利于拓宽思政教育渠道,把思政教育延伸到专业课教学、社会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道德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探究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创新路径,提出开展议题式教学、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组织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以期完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创新路径
引言:“互联网+”时代下,西方文化和网络文化冲击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导致部分学生陷入了崇洋媚外、好逸恶劳、盲目攀比、金钱至上等错误思潮。基于此,高校思政教师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思政教育,提高他们道德素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社会责任感,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育人价值。
开展议题式教学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高校思政教师要搜集热点时政新闻,把其作为议题式教学主题,鼓励学生对议题进行分析,让他们深度参与实践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搜集我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视频,设计如下议题:我国载人航天后来居上、领跑世界的原因是什么?鼓励各个小组自主搜集相关素材,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积极性。有的小组认为载人航天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航天一直备受西方国家排斥,例如美国NASA禁止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研发与建设。但是中国航天人没有气馁,从零开始自主研发,发挥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勇敢逐梦,不仅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还建立了自己的空间站,成为真正的航天强国。有的小组认为中国载人航天领先世界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获得了国家科研资金支持,也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他们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此外,教师要对各个小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他们议题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教兴国等相关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时政新闻的理解,从而提高实践课教学质量。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自主实践
教师要树立“互联网+”教学思维,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课内外教学衔接,引导学生进行课下自主实践,提高思政实践课教学水平。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微课,发布预习任务,指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让他们提前了解线上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时,可以剪辑“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主题微课,介绍深圳、雄安、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剪影,引导学生探究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指导他们进行课前自主实践。其次,教师在线上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讲解改革开放历史背景,介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经济特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内容,还要积极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与他们连麦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时政热点,让他们进行线上小组讨论,加深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混合式教学平台发布实践课作业,让学生调研当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情况,让他们深入了解乡村振兴内容及必要性,提高他们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和育人质量。
组织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高校思政教师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政教育延伸到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洗礼,提高他们政治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第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者服务活动,既可以让他们了解百年党史,让他们坚定爱党爱国信念,又可以让他们体验志愿者岗位,培养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美德。例如学生可以担任红色纪念馆志愿者,维持展览区秩序,为游客提供指路服务,协助讲解员开展互动工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他人,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第二,教师还要积极开设思政第二课堂,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促进非遗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学生跟随传承人学习书法、篆刻等艺术,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在非遗创作中深度学习传统文化,激发他们传统文化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要与时俱进,创新实践课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发布线下作业,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思政教师还要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非遗学习活动,增强他们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发挥出思政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创新研究——以长春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11):159-163.
[2]缑荣,刘伟,李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122-124.
[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两性一度"导向下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金课建设研究(HNJG一20230581)]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